貝克萊華人浸信會往事回憶

BCBC (貝克萊華人浸信會)是我和婉靜由1977年便加入的教會,2005年教會40周年堂慶,我寫了這篇紀念文章。

BCBC (Berkeley Chinese Baptist Church)貝克萊華人浸信會成立四十周年,轉眼我與婉靜參加BCBC已經二十八個年頭,家中兩個兒子亦由嬰兒變為少年人,再由少年人成為大學生,之後畢業工作;我倆亦由大學生變為職業份子,再踏入接近退休之年。時光匆匆,永遠只是向前奔馳。

記得當年與林漢惠弟兄女婿梁寶德弟兄在柏克萊是同屋,他帶我參加大學團契,自然也跟著他來到BCBC。當時一班大學生(如﹕吳兆良、顏重剛等)已經畢業離開,但仍有一班在教會,印象最深除了梁寶德與他未來太太CLAIRE外,還有陳文龍夫婦,梁柏恩弟兄,和他未來太太ALICE 鄺卓娟姊妹。那時梁弟兄為了幫助我,還特別抽時間和我單獨查讀羅馬書。我在教會參加詩班,由鄺卓娟姊妹帶領。ALICE姊妹歌聲繞樑三日,至今印象尤深。

另一位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李壹牧師,當時他單身住在教會旁邊的小屋,屋內到處都是書籍。他像教會其他人一樣,都十分友善,當時仍然是留學生的我,一來到已經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那時剛好教會沒有牧師,因為許希哲牧師幾個月前去了菲蒙市開荒,所以我雖然從弟兄姊妹口中聽過有關許牧師,卻從來沒有機會認識。感謝主,二十七年後許牧師和師母返來幫助BCBC,讓我們有一段寶貴的同工機會。

  李壹牧師當時是代牧,教會只有一堂崇拜,所以有中英翻譯,我有時也為李壹牧師翻譯。最近從邵道培弟兄遺物中找到一份崇拜秩序表,日期是七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李牧師講道題目是「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經文是歌羅西書一章九至十四節。當時另一位弟兄給我很深印象,就是林浩醫生。他雖然是外國人,但卻有一位我來教會前剛去世的中國人太太。他友善的微笑,到如今仍留在我腦海中。我每次當完翻譯,他都會為我糾正一些用字,對我幫助很大。

來了教會不久,榮元祺牧師便來牧會,但之後不久我與婉靜搬回香港工作,所以與榮牧師和師母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後來榮牧師創辦「愛聲報」,並有一段時間辦「愛聲園」,我也有點參予,對他和榮師母才更多認識。

八三年我們從香港搬回來,還抱著只有一歲多大的兒子若基。當時教會牧師是王通利,他為了教會需要按立執事,故召集了一班弟兄,在星期六早上到他家受訓練,他用的教材是GENE GETZ寫的THE MEASURE OF A MAN,王牧師耐心地為我們講解怎樣才是一個合神心意的男子,他實在有眼光,訓練執事並不從工作入手,而是從屬靈品格入手。

          可惜八六年左右,王牧師離開教會,之後有兩年教會沒有牧者。我們開始時邀請不同牧師來講道,後來幸得黃忠牧師當臨時牧者,定期到教會講道,還為我們開始門徒訓練。記得黃牧師個子很高,講道聲音洪亮,而且內容清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不需要他人當翻譯,自己一段廣東話,一段英文,轉接之間十分暢順。

八八年左右,我們與李卓民牧師接觸,邀請他來牧會。記得我們幾個聘牧委員一齊到他的辦公室,師母手抱著最小的女兒惠平。李牧師很有魅力和幽默感,精力充沛,多才多藝,不單有文才,更會太極功夫,講道既有內容又風趣。他在BCBC 共十五年,其中我最難忘的,是九九年三月跟李牧師到以色列,途中李牧師耐心講解,在巴士上帶領我們唱歌,巴士在開進耶路撒冷聖城之時,車上晌起「聖城」(THE HOLY CITY)一曲,令人心中激動;李牧師在約旦河為兩位弟兄(其中一位是方滔醫生)施浸,在各各他山上帶領我們守聖餐,這一切都只能憑照片和錄影帶追憶了。

起初參加BCBC時似乎去世的會友不多,但隨著人人年紀漸長,返天家的弟兄姊妹人數越來越多。八九年我們在香港時,方李倫弟兄去世,他通常都是很早到教會,見到你總是先一個親切的微笑,然後與你握手;與如今方李儀弟兄做的一模一樣。這段時期返天家的,還有LINCOLN LOUIE弟兄,榮牧師、馬太、雷雅文弟兄,方北昆先生夫婦,李莫寶真姊妹(教會始創人之一)。

另一位我很尊敬的賈觀立弟兄,在離世前的幾個月、八八年感恩節晚會上,帶著病坐著做見證,述說神在他一生中的恩典,從大陸帶領他們一家來到美國,他還說他不害怕死亡,因為神已經多賜給他數十年的壽命,他的見證留給我極深的印象。

九七年林梁秀玲姊妹離世,之後鄧老太(鄧錫光弟兄母親)、高添祺弟兄、FEELING ONG姊妹、林許學瑜姊妹、譚春禮姊妹(始創人之一)、JACK WOO弟兄、汪太、FAY GO姊妹,黃林秀玲姊妹、李卓民牧師、顏蕭雪卿姊妹、林浩醫生、邵道培弟兄,馬汝烈弟兄。將來我們都要與這些弟兄姊妹在天上重聚,再話家常。

追憶以往,只有感到神的恩手一直帶領著BCBC;但願在方國華牧師的帶領下,我們能夠努力面前,向標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