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他定居應許之地之後,果然按神的應許在100歲時得了一個兒子,名為以撒。上帝要試煉他的信心,便吩咐他要將以撒殺死獻祭,當時亞伯拉罕將以撒帶到一個叫摩利亞山(Mount Moriah),在那裡築壇準備獻上以撒(創22:1-14)。在他要下手殺以撒時,上帝差派天使叫他「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然後亞伯拉罕見到在樹林中有一隻公羊,「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上帝在這裡將「代替贖罪」(substitutional redemption)的真理開始向人顯示,將來真正代替人受罰,去教贖人從罪中得釋放的,是主耶穌。
亞伯拉罕當時獻以撒的摩利亞山,便是今天耶路撒冷東北角的聖殿山(Temple Mount),亦即一千年後所羅門王興建的第一聖殿,和之後的第二聖殿,並今天回教第三聖地金頂寺(Dome of the Rock)的所在地。所羅門未興建聖殿前,他父親大衛王已經將摩利亞山(當時是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 Araunah’s Threshing Floor)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下(撒下2:24)。我們將會在聖殿山東邊的橄欖山(Mount of Olive)照團體相,乃以聖殿山為背景。 (伊斯蘭教徒稱聖殿山為 Nobel Sanctuary, 是回教第三聖地)
聖殿,在猶太人歷史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猶太人獻祭的地方,它的興衰也直接反映了以色列的國運。第一聖殿是建在以色列的全盛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年。第一聖殿只存在400年左右,猶大國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國攻佔,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按上帝的預言(耶利米書29:10)在70年後,由征服巴比倫的波斯王普魯(Cyrus the Great)准許以色列歸國在所羅門聖殿原址重建聖殿,稱為第二聖殿,亦是建在第一聖殿的原址。第二聖殿相當簡陋,幾百年後以色列由羅馬指派的大希律(Herod the Great)管治,他為了討好猶太人,在主前20年開始大規模重建第二聖澱,工程一直到主後63年才全部完成,可惜幾年後便被羅馬平復猶太人暴亂時焚燬。之前,當主耶穌與門往在對面橄欖山上時,望到第二聖殿一片金碧輝煌,門徒便感嘆地對耶穌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可13:1)耶穌當時便發出對聖殿的預言:「你看見這大殿宇麼?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這個預言果然在主後70年應驗了。如今兩個聖殿都不存在,(導遊 Nee Wong將帶我們看一塊相信是第一聖殿留下的一塊地上石版),和第二聖殿西邊的一幅「防土牆」,便是我們必定一遊的「哭牆」(the wailing wall)。
既然聖殿山是猶太人第一和第二聖殿之所在地,為何今天是由回教的金頂寺座落呢?歷史書記載,當第二聖殿在主後70年被提多將軍夷平之後,一百萬猶太人被殺,接近十萬猶太人被擄到羅馬,整個耶路撒冷再次成為廢墟,聖殿山被認為是不祥之地,此後連外族人也不到,只有野狗居住在此。主後130年,羅馬皇帝在這山建了木星廟,門外有自己的石像,猶太人認為他是褻瀆上帝,起來造反,被羅馬兵平息後猶太人不准進入耶路撒冷。主後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此後成為國教,耶路撒冷開始被重建,由皇母海倫帶領,許多歷史古蹟都是那一個時期被發掘和確認,並在這些古蹟地點興建教堂,包括耶穌被釘十字架地點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和在伯利恆城的主誕堂,都是在那個時期被興建,但聖殿山仍然是個廢墟。直到主後637年,回教興起,Caliph Omar管治耶路撒冷,在聖殿山興建一座長型的寺院,可供3千名回教徒禱告。主後691年,Caliph Abd al-Malik在聖殿山一塊大石上興建金頂寺(頂部是1920年才舖金),故今天我們看到的金頂寺已經有超過1千3百年歷史。
聖經預言指出,將來7年災難開始時,敵基督要與猶太人訂7年盟約,並幫助重建聖殿,就在聖殿山上,並且應該在今日金頂寺的地點。敵基督如何能夠令回教徒放棄聖殿山,讓今日連聖殿山也不 敢到的猶太人(因恐怕腳踏在至聖所地面)重建聖殿,現在無從知曉。重建聖殿是猶太人的願望,他們的祈禱文說:願你(上帝)的旨意叫聖殿在我們這一代被重建(May it be your will that the temple be speedily rebuilt in our own time.)在耶路撒冷有一個名為Temple Institute的機構,已經準備好重建聖殿的材料,你可到他們的網站瀏覽https://www.templeinstitute.org/ 可是,猶太人日夜盼望的第三聖殿(很可能是在七年大災難初段建成),我認為是一個不合乎上帝心意的「怪胎」,因為它是敵基督用來欺騙猶太人的手段,雖然他們在大災難的前三年半可以重新恢復在聖殿的祭祀(但以理書9:27),但到了災難中段敵基督的真面目顯露,他不單止停止猶太人在聖殿獻祭,還沾污聖殿,自稱為上帝,要猶太人在殿中敬拜他,同時開始後三年半的大災難(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結局。–但以理書9:27;「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馬太24:15; 他(敵基督)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3-4)。這個第三聖殿會在大災難末期被大地震毀滅(啟6:12-17),但在千禧年時在聖殿山將有第四聖殿被建。
聖殿山(Temple Mount)衝突事件
2017年七月,以色列聖殿山上發生衝突事件,兩名以色列警察在聖殿山上被回教恐怖分子開槍打死,之後 以色列警方加強聖殿山的防守,並要求所有進入聖殿山的人都通過金屬測試器(之前回教徒無需通過檢查便可登上聖殿山)。當時候有傳統猶太教徒不理會猶太人不得在山上公開祈禱的禁令,公然上到聖殿山祈禱;回教徒亦因警方加強保安措施而引發抗議騷動,令到聖殿山上的情況是相當緊張和混亂的。我在去年十月到聖殿山上時已經恢復平靜。在此向你講述一點有關聖殿山的近代歷史。
整個耶路撒冷自從1967年六日戰爭後都是屬於以色列的領土,猶太人及遊客都可以自由上山,可是,由於聖殿山上的兩座超過一千年歷史的寺院(金頂寺和Al-Aqsa 寺)屬於回教的聖地,因此聖殿山上是由所謂Waqf(伊斯蘭基金會)去管理,以色列警察亦在聖殿山上巡邏,但只是扮演一個的被動角色,因此嚴格來說,聖殿山其實是不全在以色列的控制下。回教的警衛對猶太人當然十分仇視,除了不准猶太人站在聖殿山上公開祈禱之外,我還見過猶太人行經聖殿山的時候,會有大群回教徒在他們旁邊大聲呼喝。回教的警衛對遊客亦是持有一個不太友善的態度,很多時候都會派人監視我們,曾經我們有一個團因導遊在講解時拿出一些圖片而趕我們離開聖殿山。
聖殿山是一個充滿衝突的地方,將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之間千年的矛盾顯現出來。因此即使10月時我們能夠到聖殿山旅遊,我們也要相當小心,只是安靜的參觀,不能作太多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