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普遍與迅速道德滑落,除了有些比較保守的州份依然有不少真正的基督徒外,大部份美國人都傾向自由放縱思想,即使表面說自己是基督徒,實則上並不理會聖經的教導。要追溯這個以猶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理念立國的國家,為何在近代道德水平一瀉如注?其起點是大約100年前進化論侵入中學。
美國立國後,聖經是中小學教材之一,公立中學必須教導聖經,Thomas Jefferson總統亦公開鼓吹在學校課程內包括聖經研讀;聖經一開始便指明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因此在美國學校內教導創造論是習以為常的。
進化論(無神論)是美國道德墮落的主因
當19世紀進化論開始在歐洲興起,已經引起美國教育界注意,到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一書時,起初對美國影響不大,可是逐漸有人要在中小學介紹進化論,許多州開始立例禁止在學校教導進化論。
到了二十世紀,愈來愈多人推崇進化論,並向禁令挑戰。到了1925年,發生了一件叫Scopes Trial(Scopes裁判),一名叫John Scopes的田納西州中學教師在課堂教導進化論,被判有罪罰了一百元,但社會上支持Scopes的聲音不少,種下進化論攻入學校的先聲。
1959年,即達爾文發表進化論的一百週年,一班提倡進化論的科學家重新質疑為何學校不教導進化論,結果在上世紀六零年代開始,中學教科書將進化論作為科學事實。鼓吹進化論者更透過法庭訴訟,企圖推翻只准在學校教導創造論的法例。
在創造論與進化論對壘下誰佔上風呢?是進化論。進化論否定神的存在,沒有神創造宇宙萬物,萬物自動由無變有,需要經過億萬年的進化過程,那股能力從何而來呢?是從大爆炸而來。大爆炸本身從何而來呢?他們無法解釋,也覺得不必要解釋。這個無神論的起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將人的一個想像和假設變成科學,並普遍在中學的課本推廣; 過去幾十年美國人開始接納進化論,經過洗腦的少年人長大成為法官、教育家、政治家、傳媒工作者等,他們自然會繼續將進化論當為科學,在教室和社會上推行。
一個反叛基督教精神的社會,自然不會相信聖經的真理和誡命,更會主動地去拆毀來自聖經的道德藩籬。因此,六十年代最高法院通過禁止學校內進行祈禱和讀聖經,社會開始性解放;踏入七十年代,通過全國墮胎合法化,至今接近6千萬名嬰兒在母腹中被殺掉。踏入80年代,80年代同性戀出衣櫥運動、同性婚姻合法運動,短短30年同性婚姻在全國合法化,至今新戰場是性別混淆、男女同廁同浴運動。美國人的道德標準迅速下降,無神的進化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美國人信仰和道德解體,可追溯至無神論的進化論從歐洲侵入美國,至上世紀60年代已經成為中學教材,是撒旦部署美國墮落的第一步。可是,它的攻勢是多面的,但起初都是集中在腐蝕青少年的心智,讓他們在中學大學成為無神論者,將來在社會各階層將這種所謂「自由派liberalism」或稱為「進步派progressives」(背後都是無神論)深入社會每個角落。
無神論+社會主義令美國精神解體
60年代,約翰遜總統推行「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表面是向貧窮宣戰,其實是將社會福利帶入美國社會,開始令人民不再依靠自力更生,而是要倚靠政府。62年5月25日,最高法院宣佈學校不能有祈禱會和查經班,整個美國開始離開傳統基督教信仰。
60年代美國亦開始了「性革命」(sexual revolution),由年青一代嬉皮士帶頭,以反越戰為名,其實是在提倡男女雜交與吸食毒品,結果許多少女未婚懷孕,墮胎之風迅速增長。社會從不接受墮胎到墮胎合法只有短短數年,1973年,高等法院通過全國墮胎合法,此後43年間接近6千萬名嬰兒在母腹被殺掉,平均每天有3千8百名嬰兒被殺死。
60年代黑人家庭開始解體。60年代83%黑人家庭是父母都在。如今單親家庭竟佔黑人家庭72%!不少黑人單親婦女為了多拿政府福利,便生下多名子女,但卻無法提供家庭教育,以致下一代多成為問題少年。
60年代的「性革命」,同時帶來「同性戀革命」,同性戀者開始「走出衣櫥」,公開爭取平等和權益。1969年,三藩市一個同性戀雜誌的主編Leo Laurence公開鼓勵同性戀者表露身份,並與黑人暴力民權組織「黑豹」(Black Panthers)合作,爭取民權。69年,第一個同性戀自豪遊行(Gay Pride Parade)在紐約市舉行,同性戀革命正式展開,之後他們更要通過同性婚姻,終於在短短數十年,便得到最高法院通過全國同性婚姻合法化。
1970年一月一日,加州率先開始容許「無過錯離婚」(no fault divorce),開始了拆毀婚姻的潮流。2010年全美國每一個州都容許「無過錯離婚」,如今美國人一半的婚姻以離婚結束,在基督徒當中的離婚率也日漸上升,與非基督徒的離婚率接近。
如今美國的道德滑落已經從「性革命」、「墮胎合法」、「同性戀革命」發展至「性別混淆,男女同廁同浴」、「安樂死合法」、「大麻合法化」等,而且自由派在奧巴馬領導下集中向中小學學生入手,讓他們不單支持這些政策,並且延伸至下一代,直到一切以聖經為原則的道德和法律藩籬全部被撤除,取而代之是羅馬書第一章所形容的: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 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譯:陰毒);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 神的(或譯:被 神所憎惡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 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9/7/2016
*****************
美國面對的危機
昨天(十月三十日)下午我在一個名為「為美國回歸祈禱」的聚會,我在會上以「美國危機」為題,作了一個簡短的報告,將美國目前道德的危機作了分析,事後有參加者問我要我使用的PowerPoint檔案,我特放在這裡,你點擊便馬上可閱讀。
*****************
附錄:
失去信仰的美國
Loss of Faith in America
Jim Nelson Black著 楊長慧譯
歐洲的啟蒙運動撒下的叛逆種子,1960年代在美國開花結果。法國的激進分子要擺脫教會及帝王的權柄,美國的嬉皮士無法無天,拒絕任何約束,一心追求「性、迷幻藥、搖滾樂」;兩種的挑釁和叛逆 同出一轍:棄絕神、棄絕聖經。
十八世紀的哲學家,伏爾泰(Vololtaire)、盧梭(Rousseau)等十多位激進派人物,自稱為新人類(new men),要完全擺脫過去的傳統及風 俗,尤其是信仰的傳統,影響至深。60年代,美國的年青人向社會公認 的價值挑戰,要作父母輩視為禁忌的事;嬉皮士效法新人類,誓言建立 「時代的新秩序」。
60年代的激進分子是徹頭徹尾的「反文化」鬥士,刻意以言語、 行為、外表來表達憤怒和不滿。當中許多出身富裕,卻憎恨「中產階級 的價值觀」,不願遵守長輩及所傳承的倫理道德。嬉皮士、氣象員 (Weathermen,新左派組織)、黑豹黨(Black Panthers)及受共產主義影響的學生,都稱他們的動機在改造社會,實際上在徹底摧毀社會。他們深 受馬克思(Karl Marx)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影響,受虛無主義(Nihilism)的用語及方法洗腦,明顯是無政府主義者。
他們嘲笑美國的基督教傳統,接納本地土著宗教、形而上的教派、 瑜伽、中國的易經、禪宗、藏傳佛教,敬拜大地女神蓋亞(Gaea),沈迷 軟性毒品,崇尚自由的愛和同居,摒棄所有中產階級的道德。三藩市的 黑特阿什伯利街(Height-Ashbury)、紐約市郊的胡士托(Woodstock)、 加州埃爾塔蒙鎮(Altamont)的滾石音樂會,年青人晝夜狂歡,傾盡全力 失去信仰的美國 Loss of Faith in America Jim Nelson Black著 楊長慧譯 美國的迷失 3 剷除基督教,認同異教信仰。
新的道德秩序
前海軍上尉柯雲斯(Mackubin T. Owens)在 National Review Online的 一篇文章中指出,一般美國人對60年代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左派人士相信,60年代是人類精神的分水嶺,帶來高貴的積極精神和理想主義 的自我犧牲。這或許屬實,但並非正面的成就。另外一種則比較接近 事實,認為60年代的「青年充滿浮誇之言,不可一世,擁戴馬爾庫斯 (Herbert Marcuse, 1898-1979, 德裔美籍哲學家)一類的人為精神領 袖,誇耀自以為優越的道德觀。這些自我中心的天之驕子,理直氣壯 地把馬克思、格拉瓦(Guevara, 古巴革命領導人之一)、范農(Fanon, 推 動反殖民地運動)等人的共產思想掛在嘴邊。同胞在戰場上灑熱血、拋 頭顱,他們卻對敵人投懷送抱,拉著同胞戰士的後腿」1。
60年代激進主義的核心是虛無主義。他們將殺人不眨眼的兇手,如連環殺手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和黑豹黨的休伊紐頓(Huey Newton)美其名為革命分子。60年代的大衛霍洛維茨(David Horowitz) 和彼得科利爾(PeterCollier)在《破壞性的一代》(Destructive Generation)一書直斥其非,揭穿這種詭計2。不論激進主義分子如何粉飾,所鼓吹的都是啟蒙時代扭曲了的邏輯,要削弱美國的道德及知識的架構。 過去40年,他們哄騙了許多普羅大眾,成功達到目的。 60年代一小群異議分子倡導的低俗文化,透過流行音樂及媒體傳 遍了全美國,今天的我們正在吃當日的惡果。不幸的,社會中許多缺 乏識見的人也受到瞞騙,墮進了陷阱。
專欄作家及小說家克萊恩(Joe Klein)對美國社會道德淪亡及所產 生的影響,作出了精闢的分析:
我們很難精準地指出相對的道德觀何時成為可接納的公眾政策―― 但從60年代開始,道德權威的架構已經從最貧窮的地區中有計劃地 被逐步剷除。法院的一連串判決使教師無法管教學生,使房屋署無法 審核住客,使警察巡邏被視為武力侵佔而撤消。社會福利政策從未考 慮過道德後果,媒體文化不但不提倡美德,反而鼓吹放縱。亞當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英國經濟家)早已於兩百年前指出,放縱 使有錢人腐敗,但卻使窮人毀滅。3
在此濁世,以螳臂擋車、愛民救亡的人付上極大的代價,面對極 4 大的艱難。森林大火和洪水會使地形改變,不道德的狂風橫掃美國, 道德地平線也在遷移。
美國加速解體
60年代被譽為精神導師的德裔美籍哲學家馬爾庫斯(Herbert Marcuse),任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鼓吹摧毀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系統,極具破壞性。在環保運動成為主流以前,馬氏早已提出激進的環境保護論,鼓吹婦女 解放運動,全力攻擊猶太基督教的道德觀。他也支持同性戀思想,對傳統核心家庭大肆抨擊。身為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最終要徹底摧 毀資本主義,重新建立一套制度。4
他認為藝術及服飾潮流是革命的理想工具,又呼籲跟從者攻擊英 語,日常用語猥褻、下流,和使用與性有關的粗言穢語,毫不尊重人 際關係。粗俗無禮、暴力、喧囂的搖滾樂,使文化日漸低俗。慨歎的 是,1979年馬爾庫斯去世時,這些攻擊已在迅速蔓延了。5
過去幾十年來,道德破產使美國在世人面前蒙羞。伊斯蘭教國家 對美國的憤怒及苦毒、惱恨,多數是因為媒體(例如電影及MTV)將美 國低俗下流的道德及生活型態,傳至世界每一個角落。恐怖分子固不 當以道德審判為借口,施行恐怖行動來「替天行道」,但無可否認, 美國人失去了端莊自制的美德,已經激起世人的憤怒及怨恨。
60、70年代的腐敗文化,不但使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且仍在擴散。美國所謂進步的教育,是以社會主義者為根本,荼毒了公 立學校學童的思想。左派的教授們向下一代的精英灌輸政治立場正確 (politically correct)的觀念,講求多元性、包容、道德相對論,帶來 的是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部族主義、社會解體,愛國情緒則被曲解 為沙文主義(Jingoism)。
再加上法律制度不公義,法院經常令犯罪者得報償,被害者受刑 罰。法庭的宣判、假釋的標準,均屬法官個人意見,又反覆無常, 難怪近年來大部分人不再信任法律制度。美國原以自由、個人主義、 自負己責的原則立國,現在卻有系統地以集體主義為本的社會計劃取 代,實行中央集權多於自由民主的社會。
性罪行的代價
美國原本重視的價值觀及信仰,60年代至今受到左派所鄙視。薛 5 華(Francis Schaeffer, 1912-1984)指出這是「後基督教時代」,雖然極大部 分美國人仍珍惜基督教的遺產,信仰在不少地區仍有很強的力量,但越來 越多人接納啟蒙時代的真理觀,認為道德共識不應受基督教所規範,是 按世俗的價值觀。
一般世人的世界觀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世界觀如同電腦程 式一樣,提供規則、語言以及資訊分享的管理,指示我們如何行事。 但最重要的世界觀是關於人生的,例如問:「我是誰?從哪裡來?為 何要生存?要往何處?」這些都不是在實驗室裡可以發現的,是在人 生某些階段會提出的關於人的基本問題。 世界並不完美,充滿痛楚、失落、苦難,難免會問:「這世界到 底出了甚麼問題?為甚麼會有痛苦?為甚麼會有罪惡?」聖經已啟示 了最簡明的答案 ―― 原罪,但人本主義的世界觀卻拒絕接受。
人本主義者以進化論來解釋人的來源,以社會及環境因素來解釋 世界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都是技術性的,人憑著才智及推理能力,就 能夠解決。難怪後現代思想在當代文化中成為主流,高舉道德相對主 義,認為只要不妨害公認的道德,任何的個人言行都應被接納。世俗 的人本主義認為並沒有絕對的真理及道德,這些只是古代的殘餘概念 而已。
這就是導致罪惡和不和諧的根源,也帶來了是非顛倒的文化。甘雅各(D. James Kennedy)稱二十世紀為「誘惑的世紀」,人類被一連 串的靡靡之音所誘惑,走上了墮落的路。這些魔笛誘惑人的主要工 具,就是對真理的扭曲、性的誇張、神聖的生命被低貶。
聖經學者邁耳(F. B. Meyer)指出,沈溺性慾(或他所稱的不貞)能夠摧毀 一個國家。他說:「沒有一樣罪比得上性方面的罪,能如此快地摧毀一個 國家。歷史若有任何教訓,那就是在性方面的沈溺必導致國家淪亡。社會 若不為沈溺性慾定罪,便是自招咒詛。」小部分的美國人承認,若是繼 續容讓不道德及性行為出軌與偏差,是走上自毀之途;但自由派理想 主義者卻以世俗文化來領航,不但寬容,甚至積極鼓吹。
希奇嗎?這正是他們的世界觀。最終來說,傳揚真理的責任,應 當由認識真理、仍然尊重聖經傳統的人來承擔。美國是以基督教美德立國,元老們有堅定的信仰立場,今日的美國人應傳承他們的使命,繼續傳 揚神所啟示的聖經真理。若蟄伏在人本主義的世界觀之下,等於推卸神所 交託的責任 ―― 心中雖有世界的光,卻把燈藏在斗底下。 6
鬥獸場上的衝突
威脅美國的未來,最強烈的莫過於媒體鼓吹的同性戀運動。五千年來人類所唾罵的行為,現在卻光明正大,強稱為不可剝奪的人權。 聖經中清楚指出,神會對變態的性行為作出審判。新約如此說: 「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 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 的國。」(林前六9-10)
可是,世人對此充耳不聞,仍拒絕過健全的生活,我們為此而 付上駭人的代價。證據顯示,現今受性病(STDs)感染的美國人超過 6,500萬,包括泡疹、乙型肝炎、愛滋病等十多種,大多數仍未有根 治之法。每年,新感染性病的數目有1,500萬宗。據估計,約有20% 的美國人(5人當中便有1人)身染最少一種性病。2001年6月,聯合國 世界救災委員會報導,死於愛滋病的人已超過2,000萬。這真是性革 命的回報。
這一類的病症對25歲以下的人影響極大。40歲以上的人性行為 比較謹慎,感染性病的五分之一人當中,大部分都在40歲以下。據估 計,每年的1,500萬新個案中,起碼有1,000萬宗是不滿30歲的人。這 就是傷風敗俗、漠視基督教道德的代價!
當社會要棄絕道德規範,就沒有人能對傷風敗俗的事加以限制, 也無法控制它的擴散。近年,少女懷孕的比率急劇上升,美國更是法 國、德國和日本的四倍。然而,每當有提倡節制的性教育計劃提出, 無論是制定法律,抑或只在本地推行,反對派立即喊得震天價響,聲 稱違反政教分離原則。事實上,節制不會帶來性病;而將性行為保留 在婚姻以內,也不會產生罪疚感、懊悔、失去自尊,或因縱慾而導致 情緒上的波動,夫妻關係亦較少有婚姻問題。
罪的工價
一個社會若因為詐欺或無知而腐敗,後果不堪設想;然而,一個 社會若沒有健全的道德約束,後果就是瘋狂。試看,今日的美國社會 受到色情刊物的荼毒如何嚴重:1973年美國人在色情刊物上的消費達 1,000萬美元,到1987年已高達80億美元,6今天估計已高逾140億美 元;投資專家甚至認為二十一世紀最有前途的股票,就是色情刊物的 股票。7
與少女懷孕生子比率上升的同時,對婦女施行暴力的比率也由 1960年開始增加了525%。美國的強暴率居世界首位 ―― 較英國高出 10倍,較日本高出20倍;「成人」及色情刊物銷量越高的州份,其強 暴案件的數量也越高。8
近年的性醜聞頻傳,顯示出社會性道德不受約束的程度多麼嚴 重。據估計,美國每3個女童中會有1位,每7個男孩中會有1位,在 18歲以前曾遭受性侵犯。91973年共接獲16萬7千宗兒童性侵犯案 件,1990年則接獲200萬宗。10
美國約一半的家庭是單親的;1960年只有5%的女性未婚生子, 至1999年上升為33%;非洲裔美國婦女中約有七成婦女未婚生子。未 婚生子不但是單親家庭的主因,也是婦女淪於貧窮線以下的主因。11
美國至今最大的悲劇,就是墮胎。由1972年墮胎合法化以來,美 國婦女已經殘殺了超過4,100萬胎兒,每年有逾135萬胎兒被殺害;通 常是在懷孕中期墮胎,亦有不少在懷孕後期或臨出生前。美國醫療協 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稱臨出生前墮胎絕對不是「醫療 上的必需」,然而,每年卻有5,000名活生生的胎兒就如此喪命。我 們仰天歎息,神怎可能饒恕如此殘害人命的國家!
美國的《獨立宣言》中宣稱,人人被造均為平等,都蒙「創造者」賦 予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可 是,我們卻容許人如此血腥地扼殺胎兒。薛華說過:「生存是最基本 的人權,較自由或追求幸福更加基本;沒有生命,其它一切都沒有意 義。「墮胎」美其名為『婦女選擇權』,其實就是『大屠殺』。」二 次大戰時,德國的納粹黨指猶太人、波蘭人、基督徒等為社會的「渣 滓」,殺死了600萬人;美國人屠殺了4,100萬無辜的胎兒,為了甚麼?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Roe與Wade的對決案中判定墮胎合法,之後 的10年時間,西方文明兩千年來所遵行的道德、傳統、價值、法律完全被 毀滅了。法庭作此判決時,原是為解決美國新道德所造成的困局。正如 甘雅各指出:「性革命造成的罪惡,要靠墮胎革命來掩飾,從此進入了死亡的世紀。」他接著說:「那些墜落的胎兒若是活到今天,應當 已經高中畢業了,正考慮要進那一間大學,要從事甚麼行業;可是, 每4位當中便有一位已經不在這裡了……不能代表畢業生致詞,不能 作醫生,不能作律師、傳道人,或原本他想作的事,甚至可能是當美 國總統。」12
放在天秤上量
數十年來的宗教紛爭帶來甚麼後果?世俗的人本主義宣稱能解放 人類,免受過去所奴役。但人類非但得不到自由,反被無神論的享樂 主義所轄制,帶來無數病態的人生。如果我們認真思想這些謊言和落 空的承諾,便知道所謂「啟蒙運動」只不過是伊甸園中古老的謊言。
人聽信了那古老的謊言而犯罪,至今仍在付出可怕的代價;只有 當我們認識真理,奮起迎接挑戰,靠著聖靈的大能,才能收復失去的 一切。我們所面對的營壘,都是建築在謊言之上。過去40多年來,敵 擋基督教的左派口口聲聲說關心弱勢群體,實際都是虛謊之言。正如 普拉格(Dennis Prager, 1948- )的報告指出:
左派並不真正關心婦女、獨立法官、弱勢群體、民主、同性戀者 或任何他們借來打著旗號遊行的人,所以會反對美國為解放在阿富汗 被奴役的婦女而戰!他們嘴裡喊著崇高的口號,實際是要推翻西方, 尤其是猶太基督教和資本主義的價值。記得史丹福大學生高喊的口號 是「西方文化滾蛋」嗎?這才是他們的真面目!
普拉格指出左派的仇恨心態,實際出於對父母輩價值觀的敵視。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前校長傅雷德曼(James O. Freedman)於 2002年的畢業典禮致詞中指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質疑你父親的價 值觀。」對於一向以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找出何謂真理、何謂良善」 的人而言,傅雷德曼的言論實在令人震驚,普拉格指出這就是今日衝突 的來由。
我們單憑認識導致對方鼓譟的原因不能打贏這場文化戰爭,卻能 作為備戰的初步策略。作戰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你的敵人」;認識 擺陣攻打我們的敵人,並且看出他們已是強弩之末,我們才能理直氣 壯地為神的國度真正作持久之戰。
註釋
1. Mackubin Thomas Owens.“Lost in the Sixties: Their Memory Ain’t Mine.” National Review Online: June 5, 2002.
2. Collier, Peter. and David Horowitz, Destructive Generation: Second Thoughts About the Sixties. New York: Summit Books, 1989.
3. Joe Klein.“How About a Swift Kick?” Newsweek, July 26, 1993, 30.
4. Herbert Marcuse. 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 New York: Beacon Press, 1972, 17. 9
5. Marcuse 127.
6. Gorman, Carol. Pornography, New York: Pranklin Watts, 1988.
7. Dan Ackman. “How Big Is Porn?” Forbes: May 25, 2001.
8. 參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FBI Crime Report, 1993.
9. Emory University的 Dr. Gene Abel 指出此為司法人員的估計。對兒童作出 性侵犯的人,一生大約會侵犯超過360兒童。在他被逮著以前,一般而言 已經侵犯了30至60個兒童。
10. Ralph W. Bonnet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nography and Extrafamilial Child Sexual Abuse,” in The Police Chief: February 1991.
11. William J. Benner, Ed. Index of Lending Cultural Indicators, Washington, D.C.: Empower America, 2001, 43.
12. D. James Kennedy: “Life: An Inallenable right,” 1999年2月講章。
(本文譯自America Adrift一書,頁53-65,由Dr. D. J. Kenndey及Coral Ridge Ministries出版,譯文原刊《大使命雙月刊》2006年2月號,經編者略加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