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山是在聖殿山的東邊,中間由北至南被汲淪谷(Kidron Valley或稱Qidron Valley或稱Cedron Valley)分開,這個谷其實長達20英哩,伸展到東南邊的死海。汲淪谷中本來有汲淪溪流,溪水來自基訓泉(Gihon Springs),先流入西羅亞水道,最後一直流入死海。
橄欖山的過去
公元前969年,大衛王兒子押沙龍反叛時,大衛王逃走,徒步穿過汲淪溪谷,到東邊的橄欖山逃避:大衛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 (撒下15:30)。在橄欖山上,他的好友亞基人戶篩撕裂衣服,頭蒙灰塵來迎接大衛,大衛不要他跟隨,建議他回城去破壞押沙龍的計劃。所羅門王時代,他晚年時娶了很多外邦女子為妻妾,包括摩押和亞捫女子,所羅門並在橄欖山上為他們的假神興建邱壇:所羅門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王上11:7),令橄欖山成為污穢之地。
所羅門王過後,以色列國分裂成為南北兩國,耶路撒冷是南國(猶大)的首都,敬虔的猶大王亞撒、希西家和約西亞在位期間,把汲淪溪谷用作清除偶像及相關器具的地方,令橄欖山重新被潔淨。那時,汲淪溪谷已經開始有平民的墳墓。
以西結先知曾看見異像,耶和華的榮耀本來在聖殿中:耶和華的榮耀從基路伯那裡上升,停在門檻以上;殿內滿了雲彩,院宇也被耶和華榮耀的光輝充滿。(以西結書10:4),可是,由於猶太人犯罪,神的榮耀離開聖殿:耶和華的榮耀從城中上升,停在城東的那座山上。(以西結書11:23),城東的那座山當然就是橄欖山。
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時,時常來到橄欖山上,他從聖殿出來,必定是經過汲淪谷過來東邊的橄欖山,路22:39記載說: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隨他。路21:37記載耶穌居住在橄欖山:耶穌每日在殿裡教訓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住宿。可能耶穌是到橄欖山東邊不遠的伯大尼(Bethany)那裡住宿,馬太21:17記載:(耶穌)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裡住宿。伯大尼有耶穌所愛的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一家。
汲淪溪和橄欖山,在耶穌基督上十字架之前的幾天都有重要關係,星期日,耶穌照常住在伯大尼,星期一,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按馬太21章記載,耶穌打發兩個門徒在伯大尼取得驢駒,因此耶穌應該是騎著驢經過伯法其村(Bethphage),再經過橄欖山向西進發,先下到汲淪谷,然後通過東門(金門)進入耶路撒冷:
主耶穌釘十字架前的星期一,從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聖殿之前,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掃滅你和你裡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加19:42-44)星期三,耶穌整天在聖殿傳道(這是祂最後一天公開傳道),黃昏時離開聖殿,有門徒看見對面宏偉壯觀的聖殿,金色的外牆在陽光下耀眼生輝,馬可福音13:1記載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耶穌聽後向門徒發出一個驚人的預言:「你們不是看見這殿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太24:2)當時,耶穌是在橄欖山對著聖殿坐著,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地問他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於是,耶穌開始對門徒講論末世要發生的事,特別是大災難來臨時,猶太人應該逃生,不能再留在耶路撒冷。這篇重要的預言講話被稱為「橄欖山談論」(Olivet Discourse),記載在馬太福音24和25章。(請閱讀有關橄欖山談論的附件)
星期四,耶穌和門徒在馬可樓進最後的晚餐,馬可樓是在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北方,聖經記載他們吃完飯後,一起唱著歌出去,過了汲淪溪,來到橄欖山腳的一個園子,就是「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 客西馬尼希臘文原意是 “Olive oil press" 壓榨橄欖油),按馬太福音26:37-38記載,與耶穌同去的是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當時耶穌極其痛苦難過,對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耶穌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路加福音 22:44描述,極其憂傷的耶穌當時筋疲力盡,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此時,門徒卻都睡著了! 耶穌祈禱至深夜,猶大「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常和他的門徒在那裡聚會。」(約19:2)故此他帶著羅馬兵丁來捉拿耶穌。耶穌首先被囚禁在大祭司的官邸,是在馬可樓的附近,即耶穌當時要再走過汲淪溪,這應該是他釘十字架之前最後一次走過汲淪溪。
耶穌基督復活後40天,門徒和他在橄欖山上,耶穌作完最後吩咐後,在門徒眼前升天,使徒行傳1:12有以下記載: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
現今的橄欖山
猶太人在汲淪谷下葬,由大衛時代已經開始。今天,整個汲淪谷都佈滿墳墓,因為猶太人相信約珥書3:2提到的「約沙法谷」(Valley of Jehoshaphat)便是汲淪谷,經文如此說:「到那日,我使猶大和耶路撒冷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在那裡施行審判;因為他們將我的百姓,就是我的產業以色列,分散在列國中,又分取我的地土」。12節說:萬民都當興起,上到約沙法谷;因為我必坐在那裡,審判四圍的列國。因此,汲淪谷又稱為審判谷。猶太人相信,既然將來彌賽亞會來到汲淪谷,葬在汲淪谷的人將會率先復活。
主後第七世紀回教興起,荒廢數百年的聖殿山被回教興建清真寺,為了防止猶太人的彌賽亞通過東門(金門)進入耶路撒冷,主後810年回教徒封鎖了東門,十字軍佔領聖地後,在1102年重開,但在1187年被回教徒重新封鎖,一直都今都是封鎖的。不但如此,在東門前的汲淪谷充滿了回教徒的墳墓,亦是用來阻止猶太人使用東門。
1948年以色列建國,東耶路撒冷是屬於約旦,故橄欖山亦是屬於約旦領土,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後才被以色列奪回。
橄欖山的將來
聖經舊約和新約都預言將來彌賽亞會降臨橄欖山,新約最清楚的預言是在使徒行傳1:10-11: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舊約撒迦利亞先知不單預言彌賽亞會在橄欖山降落,更預言汲淪谷將有重大的地殼移動: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撒迦利亞書14:4)
以西結先知預言主耶穌回來時,整個聖殿山(摩利亞山)可能會裂開,有水會從聖殿山下面流出來往東方流去:
47:1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原來殿面朝東)。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
47:2他帶我出北門,又領我從外邊轉到朝東的外門,見水從右邊流出。
47:3他手拿準繩往東出去的時候,量了一千肘,使我蹚過水,水到踝子骨。
47:4他又量了一千肘,使我蹚過水,水就到膝;再量了一千肘,使我蹚過水,水便到腰;
47:5又量了一千肘,水便成了河,使我不能蹚過。因為水勢漲起,成為可洑的水,不可蹚的河。
47:6他對我說:「人子啊,你看見了甚麼?」他就帶我回到河邊。
47:7我回到河邊的時候,見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有極多的樹木。
47:8他對我說:「這水往東方流去,必下到亞拉巴,直到海。所發出來的水必流入鹽海,使水變甜(原文是得醫治;下同)。
47:9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
47:10必有漁夫站在河邊,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都作曬(或譯:張)網之處。那魚各從其類,好像大海的魚甚多。
47:11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
47:12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必生長各類的樹木;其果可作食物,葉子不枯乾,果子不斷絕。每月必結新果子,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樹上的果子必作食物,葉子乃為治病。」
我相信主耶穌回來將分開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七年大災難之前,他會臨到半空,然後在教會時代去世的信徒首先復活,接著仍在世上的信徒亦會被提到半空,與主相遇,永不分開:
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 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5-17)
請注意,主回來的第一個階段,祂的腳不會踏在地上,祂乃在雲裡(即在半空),是我們被提到半空與他相見。之後我們與主同在天上,地上開始七年大災難,我們卻在天上與主耶穌在一起。待七年過後,地上出現哈米吉多頓大戰,以色列幾乎被滅,主耶穌將帶著我們回到地上,結束七年大災難,將魔鬼捆綁,地上進入千禧年國度。在進入千禧年國度之前,地上將有萬國的審判,就是主耶穌在橄欖山所預言的:
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太25:32-33)
這個第二階段的主降臨,將會發生在橄欖山上,並且是我們與主耶穌一起回來。審判萬民之地,極有可能是在地殼變動後的汲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