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消費」非理財之道

Image result for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舊約聖經中一件歷史事實,有一個名叫希西家的皇帝,國家非常興盛。有一次,鄰國巴比倫(即今日之伊拉克)王子到訪,希西家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打開國庫讓訪客欣賞其中金銀財寶,和一切武器設備。皇帝的一位老師知道了,便警告皇帝說,這樣做有極壞的後遺症,因為有一天巴比倫國會據為己有。果然,不到一百年,巴比倫入侵,滅國之餘,更將所有財寶掠奪,將人民俘虜。

人的本性是要追求財富,但同時亦喜歡炫耀財富。尋求財富的動機可能是要過較好的生活、追求更好的享受、得到更多的安全感等。但炫耀財富的動機,卻多是要提高自己形象、增加自我價值、或滿足虛榮心。所以有了錢的人都想別人知道,即使未真正有錢,也要「海派」一番,千萬不能給人小看。這種心態在「暴發戶」中當然常見,其實一般中產家庭也可能免不了。

百年前美國一位經濟學家Thorstein Veblen發覺,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起飛,中產階層中有一個現象,Veblen先生稱之為「炫耀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意思就是消費者的動機是要故意讓他人看見。他察覺人們喜歡互相比較,消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顯示自己比他人好,這種行為令社會消費需求不斷加增,亦令人消費意欲永無止境,遠超本身生活的需要。這種心態不單帶動超消費(Over Consumption) 文化,更令人不斷追求財富,甚至為了賺錢不惜忽略健康、家庭和婚姻。

「炫耀消費」在一個經濟正起飛的社會中最明顯,近年到過中國的朋友,都會親眼見到奢華的排場,與炫耀財富的風氣。一部分人富起來,亦公開的將財富展示在他人面前,令人既妒忌亦羨慕,難怪人人向錢看。有人甚至覺得循正當途徑致富太慢,便鋋而走險,所以假冒食物貨品滿天飛,社會治安日差。我家鄉福建每年輸出大量人蛇,即使有人在途中喪命也要拼命跑出去,因為看到出去的人將財富在家鄉炫耀,令人以為外面世界遍地黃金。

近年美國社會中有一個良好趨勢,就是比較腳踏實地,提倡簡樸生活,避免炫耀消費。美國首富Bill Gates穿著隨便,生活低調,還致力慈善捐獻。財富榜排名第二的布菲先生,生活樸實更似一般中等家庭。

不單巨富如此,六年前一本書名為「隔鄰的百萬富翁」,兩位作者花了二十年時間,訪問了許多家財百萬以上的家庭,要找出他們致富之道。作者發覺只有小部份人繼承財富,大多數是靠自己做小生意或打工。他們的共通點,是生活簡樸,住在中等地區(多數沒有房屋貸款),駕駛的不是豪華房車,而是舊車,最受歡迎是福特牌。他們不出入上流會所或餐廳;在普通店鋪購物,以經濟實用為主,許多家庭還有剪「折扣券」(Coupon)的習慣。需要購買金額較高的物品,都事前精打細算。他們雖然有錢,但外表完全看不出來。當然他們也懂得將積蓄長期投資生利。

反而處處故意炫耀的暴發戶,美國人都冷淡對待,一旦他們出事,公眾也不多同情。例如窮奢極侈的前TYCO公司總裁,或ENRON公司總裁等,都代表為富不仁、詐騙貪婪的反面人物。

致富之道,必需首先避免炫耀消費,建立簡樸生活,長期生活消費低於收入,盡量減少債務,才能透過聰明投資將資產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