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長者做好遺產策劃

這幾年透過電子郵件,和在「角聲社區中心」,有機會接觸到許多不同年紀和背景的人士,其中不少是長者。他們一生勤奮工作,即使收入不高,但知慳識儉,加上謹慎理財與投資,如今手上都有點產業,特別是夠膽量作地產投資的,手上有幾座物業,早已付清貸款。他們要詢問的,多與如何將來百年歸老後,讓子孫順利繼承產業有關。這些老人家不單懂得理財,也懂得預先做好準備功夫,免得辛苦積蓄下來的產業被政府抽稅,或要後人花律師費。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意願清楚地寫下來,特別是有心作點慈善或宗教捐獻的,更要預先將指示寫下來,起碼要有一份遺囑,擁有房地產的,更應該找律師做妥「生前信托」文件,再加上其他附帶的文件,包括「預先醫療指示書」和「財務授權書」。

亦有老人家思想比較保守,對死亡有忌諱和恐懼,不願提到遺產策劃,子女也不敢在他們面前多講。這些長者的子女會問﹕我應該怎樣與長輩商討這個敏感的問題?他們心中的焦急是有理由的,因為即使老人家仍在,萬一神智不清,便失去了規劃遺產的權力。

 第一個策略叫「旁敲側擊」,不要直接與老人家提出遺產策劃,而是先介紹自己如何去作策劃。由於沒有人知道自己生命何時終結,遺產策劃並不限年齡。子女先自己做好準備,然後找機會與老人家談談自己的經驗,讓老人家知道預先做好策劃的好處。有時老人家也想提出來商量,但可能難於啟齒,您先主動提出來,說不定給老人家一個開口的機會。

第二個策略叫「借花敬佛」,自己不要與老人家提遺產策劃,而是邀請老人家去參加一些理財講座,讓他自己聽聽專家的意見。不過您先要了解這個講座的性質,和講者的真正意圖。有些所謂理財講座,說穿了就是搞產品推銷活動,講者的目的是要人投資某些保險產品,這類講座即使有免費茶點供應,也應盡量避免參加。

第三個策略叫「動之以情」,乃是要老人家知道,遺產策劃是愛護後人的舉動,除了不讓遺產掉進稅務羅網外,更為配偶和子女預先作好安排,免除不必要的費用和麻煩。同時也應該讓老人家知道,做好計劃後不等於失去產權或自主權,因為他隨時可以將計劃作修改,也不影響產權和稅務。

最後一個策略叫「潛移默化」,做法相當簡單﹕鼓勵他收聽電台節目,特別是「角聲」由九八年已經開始的「傾談九點正」節目,逢星期三晚上八時至十時,都是談到與理財有關的話題,由聽眾自由用電話提問,主持人馬上在空中作答。問題常有牽涉到遺產策劃方面,老人家聽得多,逐漸便會明白規劃的好處。我們也安排了收費合理和操守良好的律師,七百多元便將全套「生前信托」文件做好。心中還有疑難的,歡迎致電「角聲中心」預約時間,筆者多年來每星期都義務接見多個家庭,詳細為他們解答難題,只要您能說服老人家來見見面,我都樂於為他們服務。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既然是徊避不了,倒不如勇敢地去面對。作子女的,一方面要催促老人家作妥善準備,另一方面卻不可忽視老人家心中的惶恐不安,最重要是要有智慧與耐心,切忌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