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先承認,這篇文章或多或少是帶著一些挫折感與無奈的心情下寫的吧!
一年多前,一位經營保險業的朋友告訴我,一個我倆共同認識的朋友已不再做牧師了,現正在他旗下的保險公司擔任推銷員,這位仁兄更娓娓而談:
“你知道嗎?你們做牧師的,不單人緣好,而且容易得人信賴,最適合做保險行業……啊哈,賣保險不就是你們這些做牧師的專長嗎?叫人買保險其實猶如叫人上天堂一樣,都是買一種保障嘛。”他微笑道來,似乎對這“新發現”很自鳴得意。
我知道他不是有心揶揄我們的,但那一刻我的自尊心的確受傷了。
過去幾個月,幾位我認識的牧師都相繼離開他們服事的教會。 這個星期我又從一些人口中得知另一個我認識的牧師也決定辭職。我關心地問這位朋友有何打算,他說:“休息一下,等候神吧!”聽來很屬靈的回答,但他內心的失望與苦澀卻被他的語氣出賣了﹕
或許再進修,或者轉行……嗯!看看……”他避開我的目光。 我也不打算追問下去,只是再加一句:
“師母有工作的,是嗎?”他點頭。 我想,至少他暫時不用擔心生活費用吧!
這件事使我落在深思裡,到底“傳道”是一種行業?還是一個呼召? 我知道對於那些帶職服事的傳道人(bi-vocational preacher)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問題;他們是一邊有自己的職業,一邊也在教會有服事,就如保羅也是織帳棚維生一樣。 我再澄清我的問題:一位牧者是否能停頓全職教會的服事而“轉行”? 我們知道,蒙召作傳道,並不是隨隨便便的!
走頭無路才服事?
我作牧師的父親曾說,他過去曾勸阻及打消好幾個人全職事奉的念頭。當我自己也想作傳道時,他也對我說:“如果你還能幹別的行業,就千萬不要做牧師。除非神逼得你走頭無路。”
坦白地說,我過往是無法諒解他這種“潑冷水式”阻止人投入全職服事的行徑。 然而,現在我能體會這種鄭重的“勸阻”是很有價值的,目的是要叫那些願意服事神的人確知呼召是從神而來,而不是個人的一廂情願,並且明白服事是必須付上代價的。
是蒙呼召還是職業?
我們看見保羅是很明確地認知自己的服事是由神所差派的: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提前1:12)
“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提前2:7)
“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 (提後1:11)
可是,按我所認識的牧者,他們雖然知道傳福音、服事神是他們的呼召,但卻很少有人像保羅般的肯定和相信現時服事的教會就是神差派自己服事的地方。
是的,教會的服事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應該是一個職業,而是神的呼召。有一個牧師在他寫給牧者的著作裡這樣說:“我在教會作傳道而受薪,卻不是為受薪而傳道。”(I may preach as a paid staff of a church, but I am not paid to preach in this church.)
正如摩西在曠野的火焰荊棘中清楚知道是神在那裡呼召他,給他使命;同樣的,我們需要清楚知道神呼召了我們,給我們印證去服事祂,也曉得自己的確是被揀選作這樣的服事。絕大多數牧者也不是為薪酬、福利等等來作這職事的,不然,老早就放棄了。
可是,為何卻有這許多挫折感?
如果在教會工作就是事奉神及服事人的話,那麼為何有這許多充滿挫折的牧者?那麼多令他們灰心沮喪的事情?
讓我先站在牧者的角度來說幾句話。 普通人都需要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從而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可能因為工作的性質與自己性趣符合,可能因為一起工作的伙伴投契,可能因為製造的產品受歡迎、可能因為獲得顧客讚賞等等;無論如何,追根究底能使我們感到滿足的,是我們得見自己的努力有成果。至於牧者,最有價值又最能使我們欣慰的,就是看見信徒屬靈生命的成長。 只是,這往往是不能衡量的,更是不能輕易看見的。
我有一個工程師的朋友,家中掛著好幾個發明專利權的獎牌,這些有形的物件是付上心血的果實。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她也能從孩子一天比一天長得高,得著極大的成就感。但是牧者呢?為何流淚撒種卻沒有歡呼收割? 忠心灌溉卻仍是荒地一片?
此外,牧者在缺乏成就感之時,教會對他的要求卻從不寬鬆。 他要負責講道、準備查經,每週預備新的講章,再好的道也不能重複。不但如此,還要探訪病人、關心會友的屬靈狀況、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會友。 還有那些有種種家庭問題的肢體,甚至要幫助一些連自己家人也不願意去幫助的人。
牧師經常給人輔導及幫助,但當他有需要的時候,卻往往沒有得到援手。當然,有時候問題是出自牧者身上,也許他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讓人家以為牧者超凡脫俗,並且曉得所有問題的答案。牧者不時給人勸勉:“要有信心、多讀經、多禱告……”但是,誰敢向牧師作相同的進言?
沒錯,牧者本身要負責,是否已失去起初的愛心與熱心? 捫心自問,差勁的人際關係、把意見看為攻擊、過份自信、為自己編排過多的事工……這些會不會就是工作事倍功半的原因? 會不會是自己錯誤以為弟兄姊妹沒有愛心及事奉不認真,導致自己孤身作戰?
不只靠信心過日子
有一個牧師沮喪地對我說:“我最難過的事情就是聽到弟兄姊妹說到神怎麼樣聽他們的禱告,他們的薪水加了又加,老闆又給他們大大的紅包;但是卻沒有人想到,牧師也需要鼓勵,我不是指望什麼犒賞,我只望獲得丁點兒的認同。”
有一回在中國內地遇到一個姊妹。 那天她與六歲的女兒坐在出租車的後座,她曾是東北教會團隊的傳道人。她說:“教會要求我們靠信心過日子,認為傳道人越貧困就越屬靈。我可以捱苦,我的丈夫也無怨言,但我總得要為女兒的生活及教育著想。坐在前座的我回頭看看她的女兒,此時司機也露出好奇的神情,不曉得我們說什麼事情。
事實上,在許多教會裡,長執、屬靈領袖和信徒都像這個司機般的一無所知,他們都說自己愛護牧者,但是若談到照顧神的工人,卻絲毫沒有表示,只把他們的缺乏看為理所當然。
我感謝我曾服事的教會有關心牧者的美好傳統,然而,仍有很多教會需要覺醒,不,他們需要被教育,以致懂得去欣賞和感激他們的牧者。
傳道人是人
傳道人也是一個平凡人。 很可惜的是,我們卻並沒把他們當作跟我們一樣的人看待。他们也有家庭、孩子,也有婚姻的问题,教導孩子的問題。 請看清楚,牧師並不能在水面上行走,他們並沒有這個本事。他們實在也需要鼓勵與掌聲,也需要讚賞與認同。
傳道人真需要平衡家庭、事奉及個人的需要。 我知道在我父親甚至我外祖父的年代裡,他們常說:“專心作神的工作,神會照顧你的家。”許多事奉主的人領受這話有偏差,竟把妻兒撇在一邊,不但不健康,而且失見證。
只是,還有許多牧師不曉得自己的極限,最後弄至筋疲力竭,他們忘了自己也經常需要身心靈的更新。教會不能只求牧師有美好的靈性,卻忽略他們身體上的需要。
我們也應該好好省思,是否對牧師的家庭、師母、甚至他的孩子有不合理的期望?他他們的孩子能夠認同他們的父母親委身的服事嗎? 我們能否幫助牧師的家人也同樣順服並享受神的呼召?
無容置疑,對一個牧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健康的靈命,跟神有親密的關係。我們千萬不要像祭司以利一樣,自己服事神,但家人卻遠離神,那真是最恐怖的惡夢。
讓我們不要忘記,牧者需要看見、聽見羊群對他的感激和欣賞。 有些信徒認為傳道人應該單單從神那裡拿到屬他的賞賜,若稱讚他們,就不屬靈,而且會叫他們落在自大里,這觀念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華人常是吝惜讚美與欣賞,也少有實質及具體的表示,求主教導我們,憐憫我們。
在希伯來書裡,作者提醒我們要想念那些曾牧養我們的牧者: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來13:7)
過去曾在我們中間服事的牧師,他們在哪裡呢? 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若我能多點關心他們、多點了解他們、多點為他們禱告,多點鼓勵他們的家人……那麼,他們現在的景況是否會不一樣了?
作者李道宏来自台湾,原为医生,提前退休事奉神,现为牧师、福音机构同工。李道宏來自台灣,原為醫生,提前退休事奉神,現為牧師、福音機構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