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錢失感情

錢財雖然是「身外物」,卻有無窮威力,叫人朝思暮想,神魂顛倒,連世間最深厚的感情也可以摧毀。有一次遇到一對結婚三十多年的夫妻,為了錢財爭吵多年,最後決定要離婚,可是卻難分難捨,非因兩人仍有感情,而是因為兩人財產頗多,包括兩座物業;本來在加州夫婦各自擁有產權一半,應該很容易分配產業,可是兩人都要其中一座物業,爭持不下,又捨不得賣出將得款平分,夫妻為了這個長期大吵大鬧,最後還是解決不了,只好維持現狀,繼續做其表面夫妻。

            最容易摧毀感情的,是親戚或友好們合資搞生意,籌劃時興致勃勃,大家都抱著興奮的心情共同創業,開始時還相處得不錯,再下去便出現裂痕。有些股東喜歡參予管理,連配偶也進來幫忙,逐漸大家的看法和做法都不同,各持己見,生意順利時有福同享還好,若是生意有虧蝕,需要股東增添本錢,那便可能互相埋怨,結果反目成仇。我見過一對股東由動口演變為動手,結果大家找律師告入官府,從此連朋友也做不成。所以假如一定要與人合作做生意,必須「先小人後君子」,未開張先來約法三章,不是口頭討論一下,而是找律師來辦一份合作協議,將一切可能要面對的情況,如﹕股本金額、賺蝕分配、管理責任、薪金支付、退出轉讓等都定下規則,以減少將來爭議。

            俗語說「朋友有通財之義」,可是向朋友借貸往往是摧毀友誼的毒藥。美國人比較認真,父子之間也要來一張借據,訂明利率與還款日期,逾期不還可以告上法庭追討。稅例上也規定,「私人壞帳」可以在報稅表上作扣稅用,但條件是雙方必須有書面借貸文件,和有試圖追討債務的證明。但中國人多不喜歡這一套,借錢給朋友時多數沒有借據,彼此互信互助,表面看來比老美有人情味得多了;可是,債仔到時未能全數歸還,一拖三欠下雙方都很氣憤﹕債仔覺得朋友太不近人情,看錢太重要;債主則覺得債仔不遵守諾言,需要貸款時好話說盡,還款時卻拖拖拉拉,很後悔上了朋友的當。所以,要保持友誼,最好是不要向朋友借貸,就如馬克吐溫說的﹕「神聖的友情最是甜蜜、穩定、忠誠、和一生長存 – 假如不需要被要求借貸的話。」即使要為朋友提供貸款,有了借據,自己心中最好當是送給他的禮物,即不要強求歸還,這樣,對方還款是「錦上添花」,對方不還也沒有什麼損失。

            錢財雖然能令夫妻反目,朋友失和,可是錢財卻亦可成為增進感情的工具,要訣是在適當的時候,對他人慷慨解囊,特別是在人家有需要時主動幫忙。對子女和親屬也不要吝嗇,有能力的話,多找機會對他們作贈予。要培養對他人慷慨之心,應該從小處著手,最簡單是出外吃飯時,對服務您的餐館人員多給一點小費,學習「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秘訣。到了年終,應該回顧一下誰曾為您提供過良好服務,送給他們二十至五十元「利是」,對象可以包括﹕孩子的褓母、學校老師、理髮師、幫忙清潔房子或照顧病人或老人家的家居護理人員、派報紙的人、收取垃圾的工人,幫忙維修房屋或打理後園的園丁等,連郵差也應該包括在內,不過政府規定,禮物價值不可超過二十元。。你可以買一件禮物來表示心意,但最方便和最受歡迎的禮物,相信還是現金;送給他們的時候,切勿忘記加上一聲「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