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債券(Treasury Bond)是投資者向聯邦政府提供的債務,以換取約定的利息,通常每半年付一次。政府利用這些債券來籌集資金,投資者則利用這些債券來取得穩定的定期收益。
美國這類債券被稱為公債或國債,根據到期期限的不同可分為四大類:
- 儲蓄債券(Savings Bond),分為EEBond和I-Bond兩種,每年每個工卡號碼只能購買一萬元,年期是30年。本文不包括這類儲蓄債券。
- 短期國債稱為Treasury Bill,到期期限不超過一年
- 中期國債稱為Treasury Note,到期期限為一到十年
- 長期國債稱為Treasury Bond,到期期限為十年或以上。
還有一種沒有固定利息、但利息支付將與通貨膨脹率保持一致的政府債券,稱為通貨膨脹保值國債(TIPS)。
買賣政府債券
就像股票和共同基金一樣,政府債券可以在發行時已經被投資購入,也可以在公開(第二)市場(secondary market)上賣,一般要買賣債券都是在第二市場進行。
債券的市場價值與市場利率是成反比的。舉個例,假設你手上的10年期國債已經到了到期期限的一半,你找到其他更好的投資,因此想把債券賣出;假定債券的利率是3%,但市場上五年年期的債券是4%,你手上的債券相比之下不那麼吸引人了。為了吸引投資者購買你的債券,便需要以低於債券面值的價格求售,市場價值和債券的面值的相差金額便是折扣(discount)。債券年期愈長,折扣越高。
相反地,假如該債券利率是5%,比4%市場價格高,你便可以以超過面值的價格出售,稱為溢價(premium)交易。債券年期越長,溢價愈高。
明白了以上道理,你便明白為什麼債券到期之前其價格與面值愈來愈接近,在到期日那天債券的價值與面值相同。
債券風險
政府債券通常被視為低風險投資,聯邦政府國債通常是被視為無風險投資。理論上,既然政府可以印更多的錢或加稅去償還債務,這些美國國債應該沒有信貸風險。
但除了信貸風險之外,政府債券在未到期前有利率風險,假如市場利息率上升,會導致債券價值下降(見上面解釋)。
如何開始交易政府債券
當政府想要發行債券時,通常會通過債券拍賣會進行,大型銀行或金融機構會在拍賣會上購買這些債券。這些機構常常會再把債券出售給退休基金、其他銀行和個人投資者。有時,政府會直接向個人投資者出售債券。
但正如上面提到,一般債券買賣都是在第二市場進行,投資者要先在經紀行開設帳戶,然後透過經紀行在第二市場替你作買賣,大多數有規模的經紀行都有債券部門,有專人在債券市場進行交易買賣。建議對投資債券有興趣的朋友,找機會與債券買賣的從業員談談市場情況,讓自己對債券市場認識更深。
債券與債券基金有分別
投資股票,可以通過股票共同基金;投資債券,也可以透過債券共同基金。可是,直接持有債券,與投資債券共同基金是有分別的。但既然債券共同基金里面就是債券,為什麼兩者有分別呢?
債券本身的市場價值,在債券到期之前,是會隨著市場利率上升或下跌的,市場利率增高,債券的價值便降抵,相反地,假如市場利率下跌,投資者手上持有的債券價值便上升。直接持有債券,即使價值下跌了,只要繼續持有,到了到期日假如借貸機構仍健在,便可全數取回債券面值。
債券共同基金便不一樣,由於債券基金本身沒有到期日,所以債券基金的市場利率風險不斷存在,好處是在市場利率下降時,基金收益會增加,但是當市場利率上升,基金的表現便會受影響,甚至會有虧蝕。基金里面也不斷轉換債券,故不像直接持有債券一般,按期收取固定利息。最後,當然基金會有點管理費用。
直接持有債券其實不難,值得喜歡投資債券的朋友去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