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決定自我?

在商業社會中,雇員的薪酬、花紅、頭銜、甚至辦公室面積和地點,都成為決定自我價值和形象的因素。教牧同工是否也會追求這些屬世的「成功象徵」,或用這些來衡量本身事工的果效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教牧同工都不會理會這些「虛浮的榮耀」,畢竟要發財的便不會選擇事奉的道路,我所認識的牧長都是謙卑和擺上的主僕,其中有些更放棄了世上高薪厚職,甘願走上事奉的窄路。

虧待傳道人

可是,過去有些華人教會不重視傳道人薪酬是否合理,決定薪酬的長執可能覺得傳道人應該有「受苦的心志」,不應該斤斤計較薪金多寡,故教會不應該過份厚待傳道人,令許多牧者只獲得相當低的薪酬,其他福利(如退休金、休息年等)更不要說了。在這情況下,傳道人大多只有默默吃苦,甚至要靠師母出外工作維持生計。

薪酬新趨勢

可是近年華人教會有個可喜的現象,就是了解到教牧同工應該獲得合理的報酬。隨著教牧工作範圍更復雜和繁重,教牧同工普遍要接受更多的神學訓練,甚至要加上有其他專業(如輔導)經驗,教會長執(特別是本身是專業人士)開始明白到,教牧工作是個專業,而傳道人其實比一般專業人士有同等甚至更高的資歷,當然不能只給予低微的薪酬。有行政管理經驗的長執,了解到教牧也有生活、子女教育和退休等財務需要,也了解到同工薪酬和福利應與其他教會(包括外國人教會)看齊,所以不少華人教會每年都作教牧薪酬統計調查,務求薪酬福利達到「市場水平」,讓教牧人員過安定的生活。

這個趨勢是個好現象,聖經雖然要事奉的人,有作僕人和受苦的心志,像保羅一般的愛護羊群,不單不佔他們便宜,甚至犧牲自己去供應他們;但從信徒的角度,聖經卻是清楚的教導他們要對那些「勞苦的」、「治理的」和「勸戒的」,用愛心格外的尊重他們(帖前五﹕12)。又說「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是「配受加倍的敬奉」,這個「敬奉」的意思,不單是對他們的態度,更是指到實際上的報酬。又說﹕「牛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和「作工的配得工價。」(提前五﹕17-18)

要求合理薪酬?

另一方面,教會長執願意善待傳道人,是否會令教牧同工在選擇工場時,比前更注意比較薪酬高低,甚至自己主動提出要求某水平的薪酬和福利?假如教會給予的薪酬未能符合要求,教牧同工是否會認為該教會對自己不尊重,而對教會領袖們有意見?

有些新成立或人數比較少的教會,可能暫時未有能力支付合理薪酬,傳道人是開荒者,當然預計要吃苦。可是,假如一個已經有規模的教會,有充裕的財力,卻不肯合理地善待傳道人,難免令傳道人失望。大多數教牧同工即使心中有怨言,也不會(或不敢)發表意見,恐怕被人看作唯利是圖。同工逐漸由怨懟,變成對自己的事奉成績甚至自我形象產生懷疑,結果令事奉的動力受到影響,甚至渴望轉換工場。

過份注重薪酬固然不應該,但面對教會確實不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教牧同工如何應付呢?

(一)置之不理

如上文所述,教牧同工在這個情況下,大多數是啞忍。假如教會的確資源有限,已經盡了本身能力,同工即使吃苦也心甘情願。可是,假如教會刻薄教牧同工,是因為缺乏愛心,或缺乏對合理薪酬和福利知識,傳道人置之不理,除非清楚感到神要您沉默不言,勉強啞忍下去是很困難的。

(二)逐步教導

教會給傳道人的薪酬和福利太低,往往是心態錯誤或對「市場水平」無知,並不是故意苦待神僕,或對其事奉表現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教牧同工不應「自慚形穢」,或滿腔悲憤,可試圖耐心教導,包括信徒十一奉獻與理財和管家職份等聖經真理。傳道人自己不方便作教導,可邀請主內牧長幫忙,和鼓勵教會領袖們參加和參考其他教會主辦的定期同工薪酬與福利調查。在適合的情況下,可以與教會領袖們作坦誠的溝通,將自身的需要提出來。

不要過份看重

在商業社會中,其實許多員工對雇主給予的薪酬不盡滿意,假如將自己薪酬與其他同事作比較,更可能覺得公司對自己不公平(所以通常雇主都規定薪酬資料不得公開),他們有機會便會跳槽,所以長期留任的員工可能薪酬比新加入的低。教牧事奉當然不能與屬世職場看齊。每一家教會都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做事原則,教牧同工其實不應該太著重薪酬福利是否合理,或將自己與其他傳道人薪酬相比,或過份將薪酬與自己形象或事奉貢獻連在一起。神放我們在這個事奉崗位必有他的美意,神才是教牧的真正雇主,他給的「成績單」才是最有價值。

林修榮  原載華福教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