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時節,我們紀念二千年前耶穌基督在伯利恒(Bethlehem)的一家客店的馬槽內降生。每年我到以色列旅遊時,一定會到伯利恆的主誕教堂(Church of Nativity)參觀。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南邊約一小時車程,目前屬於巴勒斯坦自治區,以色列藉的導遊不會進入,我們是由另一位巴勒斯坦藉的導遊帶領。每一次我們到伯利恆,都會被提醒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之間的爭執。
以色列人或猶太人是一個已經存在四千多年的民族,而巴勒斯坦人卻不是一個民族,他們絕大部份是居住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講的是阿拉伯語言。這些阿拉伯人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移居當地,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分割議案」(Partition Resolution),產生兩個獨立的國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這片土地上並存。猶太人接受這個議案,在1948年5月以色列宣佈立國,但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不肯接受這個議案,以色列獨立第二天他們便發動攻擊,即所謂獨立戰爭。
那麼,今天的巴勒斯坦自治區是何時出現呢?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總統克林頓促成下,以色列總理拉賓(Yizhak Rubin)與巴勒斯坦領袖亞拉發(Yasser Arafat)達成奧斯陸和議(Oslo Accord),同意以色列讓出耶利哥(Jericho)與迦撒走廊(Gaza Strip),由新組成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e Authority)監管,在1994年5月4日正式簽署迦撒-耶利哥協議,此後以色列國與巴勒斯坦自治區共存。
既然聯合國老早通過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並存,而以色列已經建國70年,為什麼至今巴勒斯坦只是一個組織,而不是一個國家呢?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整個以色列地都是屬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以色列國的存在乃是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侵略,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的副秘書長Ahmed Shuqeiri在1956年5月向聯合國安理會宣佈:"Palestine is part and parcel in the Arab home-land,The Arab world is not prepared to surrender one single atom of their right to this sacred territory." (巴勒斯坦地是完全屬於阿拉伯人的領土,阿拉伯世界不肯放棄這片神聖土地的主權)。他們覺得,一旦接受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國並存,等於承認以色列國的合法性,因此雖然世界各國(包括以色列國)都願意巴勒斯坦國的實現,他們自己卻堅決拒絕立國。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成立宣言內有33條宣言,大部份都是宣稱要消除以色列國,讓整個以色列/巴勒斯坦地成為阿拉伯民族(Arab Nation)的一部份。但在上帝的保守下,以色列平安渡過了70年,並在多場與阿拉伯的重大戰爭中獲得勝利,國家的經濟和國防都比巴勒斯坦自治區強,今天阿拉伯人要消滅以色列國是不可能的,但這無礙阿拉伯人敵視以色列國,加上阿拉伯人絕大部份信奉回教,而回教是以剷除異教徒為使命,包圍著以色列的回教國家必然時刻想攻擊和催毀以色列,在世界最末了之前,必定會有回教聯軍將以色列迫到不能生存的時刻,到是要上帝親自出手挽救才有希望。
兩個最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總統
近代有兩個在以色列最需要的時候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總統,一個是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另一位是共和黨的尼克遜總統。
1948年當以色列立國之際,杜魯門總統面臨是否承認以色列獨立的決定,因為不單在國際上有頗大的壓力要美國不要承認以色列,當時英國是反對的,因為覺得巴勒斯坦的問題仍未解決,以色列一旦建國便會加深與巴勒斯坦的磨擦,連杜魯門的幕僚和國務院中也多有擁巴反猶的聲音。杜魯門總統是一位浸信會的教友,他知道聖經中清楚記載,是上帝的安排以色列會重新復國,因此他決定不理會各方反對的聲音,在以色列宣佈獨立後十分鐘便宣佈美國支持以色列立國。
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聯合趁著以色列全國過贖罪日(Yom Kippur)禁食祈禱和安息時,突然發動全面攻擊,1400輛坦克車從北邊敘利亞哥蘭高地入侵以色列,南邊埃及8萬軍兵穿過蘇伊士運河進行攻擊,以色列被團團包圍,節節敗退,國運危在旦夕,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在清晨致電尼克遜總統求救。尼克遜總統本身對以色列並不太友善,可是他記得少時母親曾教導說以色列是神的選民,尼克遜決定加以保護,便以空軍去幫助以色列Operation Nickel Grass行動,迅速扭轉以色列劣勢,此舉引起中東產油國抵制美國,造成能源危機。
歷史上最敵視以色列的美國總統
毫無疑問是奧巴馬這個其實是個回教徒的總統,他心中其實十分厭惡以色列,從他過去8年的行動可清楚看到:
- 2009年6月,奧巴馬在埃及開羅演講,說猶太人欺壓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並佔領他們的土地(“They endure the daily humiliations – large and small – that come with occupation. So let there be no doubt: the situation for the Palestinian people is intolerable. America will not turn our backs on the legitimate Palestinian aspiration for dignity, opportunity, and a state of their own.”)
- 2009年7月,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只有半年,他在白宮接見美藉猶太人領袖說要與以色列的關係疏遠。同一個月,奧巴馬表明不會讓以色列摧毀伊朗的核武器設施。
- 2009年9月,奧巴馬在聯合國演說,表明美國不接受以色列在自己領土擴建社區,當時擁護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代表們大拍手掌。
- 2010年3月,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莉在電話中大罵以色列總理擴建社區,之後希拉莉高調地將45分鐘的談話內容公開給傳媒。
- 2011年5月,美國國務院表示耶路撒冷並不屬於以色列;同月,奧巴馬要求以色列將領土縮回1967年六日戰爭前的面積,以色列不加理會,因為1967年的領土令以色列無法防禦敵人攻擊。
- 2011年11月,奧巴馬與法國總統談話時,法國總統提到「我不能忍受他(指以色列總理納坦也胡),他是個騙子」,奧巴馬答道:「你厭惡他?我呢?我要天天應付他。」( “You’re tired of him? What about me? I have to deal with him every day.”)奧巴馬對以色列領袖的厭惡表露無遺。
- 2013年6月,美國政府故意洩露以色列導彈基地(Arrow 3 anti-ballistic missile sites.)軍事機密。
- 2014年8月,以色列與迦撒走廊哈馬斯恐怖組織作戰時,親自下令國防部停止供應以色列武器。
- 2015年1月,奧巴馬派人干預以色列總理選舉,納坦也胡當月來訪美國,奧巴馬拒絕接見。
- 2015年4月,奧巴馬政府與伊朗(以色列與美國的死敵)達成協議,解除經濟制裁,讓伊朗發展核武器,並退還之前凍結的17億美元。奧巴馬政府要員證實,曾以「協議乃與伊朗政府中的溫和派達成」的謊言來爭取國會支持,事實上伊朗並無任何所謂溫和派。
如今奧巴馬還有不到一個月便下台,今天聯合國安理會再次投票譴責以色列在自己領土上擴建社區,讓人口日益增加的以色列為人民提供居所,美國一反之前投反對譴責票(好讓以巴雙方以商議方式解決問題),而改投棄權票,讓譴責以色列的提案以14票通過,即臨下台前還要踢以色列一腳。
希望特朗普上台後能扭轉這種反以色列的政策。聖經創世記第12章記載上帝的話:「為你(以色列)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以色列)的,我必咒詛他。」這8年奧巴馬施政並不順利,美國國運迅速下滑,與奧巴馬政府敵視以色列的政策可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