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想及死亡,便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對未知的恐懼;想到可能要受上帝審判;想到平日的生活方式或會帶來什麼後果等等。但是死亡對於基督徒再無權勢,於是,對死亡的絕望,便轉變成平安的盼望;而死亡的代價,只是花點金錢而已。
早幾年,家父母決定預先購入墓地。雖然很多長者對於預立遺囑也有抗拒,更遑論處理身後事。但家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有永生的把握,知道死後與主耶穌和信主的家人永在一起,所以對於死亡毫無忌諱。他們想到墓地價錢只會上升,就決定未雨綢繆,及早計劃。
我和弟弟們與父母一同去看墳地,增加了不少與「死亡經濟學」有關的知識。首先我們發覺,墓地的價錢會因墳場不同而相差很大,故我們視察比較了不少地區。加洲三藩市灣區亞裔人口不斷上升,很多墳場都有特定的華人區域,母親說:「在自己的同胞中,我覺得會舒服些!」他們更希望鄰近是親朋好友呢!
殮葬經濟學
買墓地和買房子差不多,價錢因地勢高低、方向,及與大路之距離而分成不同等級。接近樹木的墓地比較涼快(對前往弔祭之親屬來說),但地底會受樹根影響。還有,就是真的可以「同穴合葬」,即在同一墓地內,作雙格床一樣安排,一副棺木在上,一副棺木在下。這樣當然比較省錢,但父母不接受。母親說:「在下面的會不舒服。」我笑說:「假如妳比爸長壽,就不會在下面了。」
選好墓地後,開始議價。女推銷員給我們一份價目表,項目包括「土地業權」、「料理儲備」(照料墓地的基金)、「挖土與平頂」(挖土與填回土地之費用)、「做圍邊」(以三合土為墓穴四面築牆)、「紀念碑」(可以分開訂購,通常會較便宜)。假如在週末舉行殮葬,便得另付「週末費」。一向節儉的父親說:「別管這筆開銷,在週日期間進行便可。」我們討價還價,當然不忘記告訴那女推銷員我們也正在考慮其他墓地,要做成生意的話她必須給予特別折扣。
議好墓地價錢後,交易尚未完成,推銷員通常受過「跨類推銷」訓練,繼續推銷其他相關的產品及服務。只見那推銷員禮貌地拿出一套有三頁紙的價目表。哈!居然有44 種棺木,因材料和裝飾不同而價格有別,費用由1,295至29,000美元不等。最經濟的一種是「無保護作用,布套,平頂纖維板,外塗灰油」。我一看便放心得多,因為我以為最經濟的會是「無油漆木板、包括防水膠包裹、需要自己裝嵌」!而最頂級的一種有以下豪華設施:「堅固桃木,手磨黑色外殼,高質天鵝絨毛內裡」。這東西的確物有所值,可惜只能供瞻仰遺容時欣賞一會兒。
看完這些價錢組合後,推銷員轉移到「葬禮套餐」。她介紹三個不同套餐,每個有不同的價錢組合與折扣。這些套餐包含多種項目,有些是我發夢也想像不到的:葬禮服務總監及職員、包裹防腐劑、壽衣、棺木內飾、化妝、靈柩車、扶靈人手套/煲呔/襟花(最後的一樣已記不起了)、電單車陪同、棺木之內/外十字架等。這些人真是每一樣東西都想得週到(並為每樣項目訂出價格)。
預先準備
交易完成後,我們每人收到一份「個人保障指引」作為禮物。它是一本你想家人知道的事項目錄部,讓您預先寫下﹕舉辦葬禮的詳細指示(音樂的選擇、衣服、花卉、珠寶、戴眼鏡與否)、和生平行狀(確保資料正確!)
真是大開眼界。後來才知道,「殯葬」原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由數大集團控制著,擁有很大市場佔有率(可能有非常好的利潤)。那次對我們來說,則提供很好的家庭團聚戶外活動。我並不是故意裝灑脫,父母能坦然面對死亡,真不簡單!我們談到很多平常沒談及的問題,談及各人將來的計劃等。大家心裡明白,我們能如此平靜談到死亡,是因為我們信靠主耶穌基督。有祂作我們的救主,我們便有永生保證。因此,我們能與使徒保羅同聲說︰「死阿,你的得勝權勢在那裡?死阿,你的毒勾在那裡?」(哥林多前書十五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