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林修榮與香港一位譚弟兄有關末世預言的討論。林修榮相信教會在大災難前被提,譚弟兄則相信只有聖潔的基督徒會被提,而被提的時間是大災難的後期。
災前被提還是災後被提?
譚弟兄:你的網頁中的文章(災前被提的理據), 中的第四點,(帖前4:13-18先說教會被提,5章再說災難來臨,所以聖經的次序是先被提,災難被提,災難才來)…..我打算詳細回應你,因為你的第四點是會影響你對災難次序的看法,而我研究啟示錄也有少少心得,按你是看法, (帖前4:13-18先說教會被提,5章再說災難來臨,所以聖經的次序是先被提,災難被提,災難才來)
第一, 帖前5:1-3是請解主再來的日子像甚麼,帖前5:3的災禍, 是形容主再來的日子像甚麼,因此此段經文帖前5:1-3並不是形容教會是先被提,災難才來.
第二, 聖經全部經文是否按事件順次序而編輯的, 答案是 (未必一定).
第三, 例如馬 太24:42, (所以你們要儆醒 、 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 是指被提, 馬太 25-28的內容, 並不是列出被提之後的事情, 因此聖經經文並非一定是排事件先後次序而編寫的.
第四, 帖前4:16-17的事件順次序是…….主必從天降臨, 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 們一同被提。按你是看法, 主耶穌是在大災難前回來,這樣就變成主是在七年大災前回歸了,這個說法明顯講不通, 因為聖經明明說主耶穌何時回來,是沒有人知道馬 太24:42, 但為何pre rapture 支持者, 卻認為主耶穌會在末期回來兩次呢?你的說話應該是, 帖前4:13-18先說主耶穌必親自從天降臨, 然後教會被提,5章再說災難來臨,所以聖經的次序是先被提,災難被提,災難才來……
林修榮:相信災前被提的是相信主再來是分開兩個階段,帖前4:16 說「主必親自從天降臨」,但帖前4:17 說「…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可見再第一個階段主是在半空,我們被提與主在天上7年,災難末段才與主一同回來(啟19:14),主會踏足在耶路撒冷橄欖山(撒迦利亞書14:4)。讓我請教你,你相信我們(教會)是否會經過七年大災難?證據何在?
譚弟兄:我的回應: 為何啟示錄在6至18章為何不提及(教會)?原因何在? 很少信徒會深入詳細研究,首先我們需要細心留意,啟5章至19章,總共有12節經文題及「聖徒」(saints):啟5:8, 啟8:3,啟8:4, 啟11:18, 啟13:7, 啟13:10, 啟14:12, 啟16:6, 啟17:6, 啟18:20, 啟18:24, 啟19:8:誰是聖徒?聖徒就是遵守主道的信徒, 啟14:12,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 。其次我們需要細心留意啟2,3章如何形容7間教會– 約翰形容七間教會,焦點之-,就是他們的行為,是否有遵守神的道。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啟示錄第二章及第三章,全部七間教會,只有兩間教會信徒的行為,神看為好的,另外五間教會信徒的行為,神看為不好, 五間教會信徒做了很多神不喜悦的行為,例如a.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b.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c.引誘他們行姦淫、喫祭偶像之物,他卻不肯悔改他的淫行 , d.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約翰形容此五間教會的信徒行為很差,良莠不齊,約翰多次要求他們要聽神的說話。啟二章及三章重複了七次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在此情況之下,為何我們認為所有教會信徒都夠資格可以被神提上天呢?因此我們清楚看見啟5章至19章的大災難時期,神的焦點放在聖徒上,不是放在教會上,聖徒才是守道的信徒,神喜悅守道的信徒,神不喜悦不守真道的五間教會信徒, 而且我們清楚看見,有12節經文清楚證明在七年大災難期間,地上仍然是有很多信徒,教會仍然在地上,教會沒有被提,也沒有災前被提。 帖前4: 17並沒有說, 主再來是分次,或分兩個階段. 聖經沒有任何預言, 說主再來是分次,或分兩個階段
按聖經帖前4章16至17節,被提的次序是第1,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 ,第2,有呼叫的聲音、第3, 和天使長的聲音、第4, 又有神的號吹響,第5, 然後有人復活,第6, 然後一同有人被提,被提是與其餘五項事件掛鈎的,特別是與有多人復活掛鈎,因此災前被提是一個合理解釋嗎?
大家若仔細留意啟3:10,此節經文是沒有提及教會,此經文是指著「你」。此「你」是指遵守我忍耐的道的信徒,此「你」可否演繹為教會內所有信徒呢?我認為不恰當,因為此經文已經清楚指出,要成為這個「你」,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行為,就是 *遵守我忍耐的道*,然後才可以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間,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
林修榮:你不贊成災前被提,請問你認為教會何時被提?在災中?在災後?抑或在其他時候?抑或是不可知?
譚弟兄:按照聖經,只有遵守主道的聖徒才會被提,只有守主的道的外邦信徒及信主的猶太人會被提,教會是不會被提的。被提是發生在災後,按人自已的心願,當時個個都希望災前被提。
林修榮:好,很清楚,你是贊成災後被提。請問大災難之後地上是否進入千禧年國度?又你是否相信啟19:11 是預言主帶著被提的信徒(遵守主道的聖徒)回到地上,與基督一同掌權一千年(啟20:1-6)?
譚弟兄:全對
林修榮: 明白。假如遵守主道的聖徒與基督一同回到地上,為什麼要被提,又馬上回到地上?一上一落,是否多此一舉?另一方面,所有遵守主道的聖徒被提時身體都要改變,地上只留下不遵守主道的人,他們是不能夠進入千禧年國度的,那麼豈不是沒有帶著肉體身體的聖徒進入千禧年?
譚弟兄:被提是有屬靈意義的,林前15:52說,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林前15:54這必朽壞的,即變成不朽壞的。被提是一個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be done by Jesus, 我相信聖徒可以進入千禧年的國度,不守主道的信徒是否不能進入千禧年國度,我暫時未有肯定的答案。我補充下:被提的聖徒會成為主耶穌的軍隊。
林修榮:是,被提有屬靈意義,但也是真正的被提,新的身體也是真實的,正如千禧年國度也是真實的。但千禧年國度內有帶著肉身的聖徒進入,因為會有嬰兒出世。假如災後被提,所有聖徒都會被提和身體改變,將沒有帶肉體的聖徒進入,便不會再有生產。
譚弟兄:千禧年國度的事,因為經文很少,所以我對聖徒與非聖徒在千禧年國度的情況,我不太肯定。啟20:9都是形容聖徒,啟20:6都是形容聖潔的信徒。
林修榮:我覺得不贊成災前被提的理據,不應該包括贊成災前被提的人是不想為主受苦,同樣,願意為主受苦不是災後被提的理據,一切應該根據聖經的提示,但最終神都沒有清楚說明被提時間。
其實有關千禧年的經文相當多,請點擊https://goo.gl/hpy9Xy 閱讀。上星期我們剛剛查完以西結書,40-48章中描述的聖殿是在千禧年出現的。
譚弟兄: 災前或災後被提是指時間的分別,這個我非常同意。而災前在現今非常受歡迎,這個的正確與信徒不想在大災難受苦,在心理,在精神上,在肉體上,在經濟上,在政治上,卻有重要關連。
林修榮:昨天我提出的兩個問題,係災後被提的兩個大問題:
- 假如遵守主道的聖徒(包括所有在七年災難中信主的信徒)與基督一同回到地上,為什麼先要被提上天,又馬上回到地上?一上一落,像roller coaster,是否多此一舉?
- 另一方面,所有遵守主道的聖徒(包括所有在七年災難中信主的信徒)被提時身體都要改變,地上只留下不遵守主道的人,他們是不能夠進入千禧年國度的,那麼豈不是沒有帶著肉體身體的聖徒進入千禧年?但千禧年國度內必須有帶著肉身的聖徒進入,因為會有嬰兒出世。假如災後被提,所有聖徒都會被提和身體改變,將沒有帶肉體的聖徒進入,便不會再有生產。
還有第三個難題,就是似乎大災難主要是為猶太人而設的,最終目的是要他們認識主耶穌就是彌賽亞,所以大災難中有十四萬四千位來自十二支派的宣教士,另有兩位見證人,都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的,到大災難結束前,神甚至動用天使在半空向人傳福音。天使向但以理發出預言(第9章)特別提到「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耶穌在馬太第24章提到大災難時也提到「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
譚弟兄:聖徒被提,然後立刻回到地上,這個問題,我已經回應你了,我再重貼我的答案:被提是有屬靈意義的,林前15:52說,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林前15:54這必朽壞的,即變成不朽壞的。被提是一個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done by Jesus。
你的第二個問題我暫時未有答案,若之前我有時間研究千禧年,我才可以回應你。你的第三個問題,你說大災難似乎為猶太人而設,你這個想法,只是你的假設,因為在大災難期間,教會沒有被提,教會所有信徒仍然在地上,與猶太人一同面對七年大災難。你的第三個問題,你說大災難似乎為猶太人而設,你這個想法,仍然是假設有災前被提的大前題之下的想法,若沒有災前被提,七年大災難就不會單單為猶太人而設在災前被提論之下,教會可以在災前已經升上半空,避開受苦,與主同在享受主的祝福,而大災難猶太人要受苦,這個想法,是充滿替代神學的意識大災難是為所以人而設,在大災難期間,教會信徒仍然在地上傳福音。
林修榮:你寫道:被提是有屬靈意義的,林前15:52說,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林前15:54這必朽壞的,即變成不朽壞的。被提是一個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be done by Jesus。
我的回應:復活和被提是先後發生的兩件事,先是「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4:16),緊接著是「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雖然復活的人也是會會被提到空中(一同被提),但顯然這裡描述的是兩批人,地上被提的是當時仍活在地上的信徒。我贊成復活和被提有屬靈的意義,但不可忽略這亦是一件真正physically發生的事。既然他們馬上就要與基督一同回來(啟19:14),實在無需一上一落。你不贊成主回來分兩個階段(先半空,後「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撒迦利亞書14:4)),那便要將半空迎接被提和回到地上連接成為一個event,這樣的話這些被提者根本連天上也沒有去到。
你寫道:在災前被提論之下,教會可以在災前已經升上半空,避開受苦,與主同在享受主的祝福,而大災難猶太人要受苦,這個想法,是充滿替代神學的意識。
我回應:替代神學是說一切神對以色列的應許都歸於教會,因為教會已經代替了猶太人。其實主張災前被提正是推翻替代神學,因為我們看大災難正是神要拯救猶太人的特別時間。猶太人長期離棄神,神要藉著極大的苦難和對他們的拯救去讓猶太人終於「…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迦12:10),但在猶太人歸主之前,神要他們先經過大災難,然後施以拯救:撒迦利亞書如此記載:「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向四圍列國的民成為令人昏醉的杯;這默示也論到猶大(或譯:猶大也是如此)。12:3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擊他的萬民當作一塊重石頭;凡舉起的必受重傷。12:4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馬匹驚惶,使騎馬的顛狂。我必看顧猶大家,使列國的一切馬匹瞎眼。12:5猶大的族長必心裡說:『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萬軍之耶和華─他們的 神,就作我們的能力。』12:6「那日,我必使猶大的族長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裡;他們必左右燒滅四圍列國的民。耶路撒冷人必仍住本處,就是耶路撒冷。12:7耶和華必先拯救猶大的帳棚,免得大衛家的榮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榮耀勝過猶大。12:8那日,耶和華必保護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中間軟弱的必如大衛;大衛的家必如 神,如行在他們前面之耶和華的使者。12:9那日,我必定意滅絕來攻擊耶路撒冷各國的民。」
贊成替代神學者根本不會認為神會在末世拯救猶太人,因此替代神學者根本不會理會災前災後對猶太人的意義,因為他們覺得猶太人已經被神完全丟棄。
譚弟兄:你認為實在無需要一上-落,你似乎沒有留意到,被提是一個身體上的改變,聖徒被提前,身體是會朽壞,但是在被提後,聖徒的身體變成不朽壞,這是聖經說的,被提的目的及作用就是主耶穌張聖徒的朽壞身體變成不朽壞。教會信徒無需經歷大災難而會得到祝福,猶太大需要大災難而受苦,這就是替代神學的影子。若然有學者說。猶太人無需經歷大災難而會得到祝福,教會需要大災難而受苦,這樣說我相信會受到教會及反猶主義者的強烈不滿。被提的目的,不是讓聖徒直上天堂;被提的目的,是讓聖徒身體變成不朽壞,然後成為主耶穌的軍隊,然後與主耶穌一同回到地上與地上的惡人爭戰。
林修榮:身體改變是必然的,復活的人當然要有新的身體(舊的老早已經朽壞),地上被提的人本身肉體是無法到天上,因此在被提的過程中應該也是身體改變(帖4沒有直接提到)。我質疑「何必要一上一落」並不是忘記了身體會改變(事實上神要給人新的身體隨時可做到,並不是只有在被提時才可以做到),而是覺得被提後應該會有一段時間與主同在天上,畢竟他像新郎回來接祂的新婦(約14:3),必定與我們一起一段時間才重回地上進入千禧年一同掌權,而非匆匆一上便即落。
譚弟兄:按聖經,被提的人只是上到半空與主相與,焦點就是半空,半空是清楚表示離面不太高,不太遠。
林修榮:死了的人復活,與地上被提的人,一同在半空遇見主教會(新約信徒)是基督的新婦,已經是屬於基督的了,受苦對他們沒有大的意義,反而是猶太人至今依然不信,神要用大災難來讓他們歸主,先死(受苦)而復生(歸主)(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11:15)。 請細讀羅馬書第11章,便可以看到神有兩個方式和兩個時間拯救外邦人和拯救猶太人,災前被提完全沒有一點替代的意味,反而是羅11章的實現。
另考慮:假如新約信徒(教會)要面對敵基督迫害和在大災難中受苦,保羅在給眾教會的書信中應該多提如何為主在大災難中受苦,但他的書信中沒有特別多提。反而是主耶穌對著猶太人門徒仔細教導他們在大災難中如何應對(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你們不要出去!…你們不要信!…)這些都是給猶太人的話語。
譚弟兄:按聖經,神拯救外邦人與猶太人,都是一樣,都是因信稱義。約翰已在啟示錄提醒各教會,敵基督會在末期出現。
林修榮:是的,半空離地甚近,但這正是災後被提的一個難處。你不贊成主回來是分開兩個階段,便要將帖前4章被提至半空與啟19:14基督帶著我們回到地上放在一起,但請注意啟19:14是說基督是「在天上的眾軍…跟隨他」,所以基督帶著我們是從天上下來的,並不是在半空下來的。即是我們在半空與主相會後,必定會與他一同到天上,然後才與祂一同下來。
譚弟兄:啟22:16,約翰清楚說,眾教會要留意整本啟示錄的內容。聖徒及復活的人被提到半空,是主耶穌要train 及organize 一隊軍隊,主耶穌不會在地上train 及organize 一隊軍隊,因為當時是聖經末期,耶路撒冷有大戰爭。當時應該是第六印時期,請看啟19:14,主耶穌要在半空分配白衣給聖徒及復活者穿上。請看啟19:19,當時地上有爭戰。
林修榮:約翰在啟示錄是描述基督給他有關大災難、千禧年和新天新地的異象,並非是他在提醒或教導教會如何應付大災難。保羅在帖後勸勉教會時只是說:「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完全沒有提那日子(就是指大災難)當中他們應該如何應付。為什麼保羅停在「那日子前」?
譚弟兄:約翰寫啟示錄,是寫給會看啟示錄的所有人,啟1:3 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1:3的焦點就是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啟1:3的焦點就是遵守。2: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Key word:當聽。所以兩個key words當聽及遵守。例如約翰提醒眾教會不要接受敵基督的印記。
林修榮: 好,今天討論到此暫停。我們應該求主「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啟3:10)但假如主要我們留在大災難中受苦,則求主加添我們力量,願意對主至死忠心。災前災中災後對愛主的人來說都沒有所謂,反正我們都是屬於主的人,不論在何景況只做討祂喜悅的事,努力走完人生的道路然後安然見主面。
譚弟兄:完全贊成,明天繼續討論。
全部信徒被提抑或部份聖潔的信徒才會被提
譚弟兄:你假設教會被提,內容只是被提的時間不同。我認為教會沒有被提,只有遵守主道的聖徒才會被提。教會全部信徒被提與只有聖徒才會被提,兩者分別非常大。假設教會所有信徒都會被提,這個假設並不符合啟示錄的教導和焦點假設教會所有信徒都會被提,這個才是問題的焦點。
林修榮:請讀哥林多前書1:2看保羅如何稱呼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寫信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 我們都知道哥林多教會的情況,為什麼保羅仍稱他們為聖徒?
譚弟兄:假設教會所有信徒都會被提,這個是由人心中發出的期望,其實只有聖徒才會被提,這才是神眼中的計劃。
林修榮:保羅對以弗所教會說:「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2:19),保羅是否只指教會中部份的基督徒?
譚弟兄:每個信徒被提與否,不是由信徒去作主去決定,被提與否是神的揀選和決定。
林修榮:請給我一些經文去證明只有部份基督徒被提。
譚弟兄:在啟示錄4—18章,約翰焦點是集中在聖徒,並不是教會;啟示錄2至3章,約翰清楚指七間教會當中五間教會,都有很多問題,是神不喜悅的行為。聖徒有甚麼特徵呢?啟示錄是有寫的:啟示錄:3:5 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就是白衣。啟示錄:3:4 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啟示錄:4:4 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
林修榮:保羅在歌羅西書說:…並向眾聖徒的愛心(1:4),對保羅來說,所有信主的人都是聖徒。基督徒得救已經有聖徒的身份,因為我們都在主耶穌裡面,歌羅西書多次提到「在基督裡」(1:2,4,13,14,19,28;2:3,7,9,10,11…)歌羅西書1:22 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歌羅西書 3:4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
譚弟兄:每個信徒得救後,每個信徒的行為都並非全部聖潔。例子非常多:啟示錄2至3章,約翰清楚指七間教會當中五間教會,都有很多很多問題,是神不喜悅的行為。
林修榮:是的,但那不改變我們的聖徒的身份,兒子不肖仍是兒子。
譚弟兄:被提是神的揀選,並非信徒必然可以拿到手的選擇。啟示錄: 21:27 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纔得進去。
林修榮: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直到我們見主面,那時救恩完全,我們真正身份和行為都成為聖潔。按你的定義和標準,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聖潔,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提!
譚弟兄: 這個不潔淨是指信徒得救後,行為的不潔淨,我可以舉例,若得救後的信徒,犯同性戀、犯姦淫、犯亂倫、犯殺人、犯拜别的神。聖潔的標準不是我定的,我也沒有資格去定聖潔的標準,聖潔的標準是聖經定的。
林修榮:按著神的標準,我們活在世上的信徒沒有一個是聖徒,因為神是完全聖潔的。
譚弟兄:得救後信徒的行為 是否聖潔?是否合乎神的心意?這個問題才是最重要。
林修榮:按神的標準,我們活在世上的信徒沒有一個是聖徒,因為神是完全聖潔的。但假如神是透過主耶穌看我們,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得救時都在身份上成為聖徒。
譚弟兄:大家可以按聖經查考聖潔的標準吧。
林修榮:回到我之前提到的問題,一個自殺死亡的信徒是否得救?他犯了罪沒有機會悔改認罪。他是否聖徒?
譚弟兄:得救時,我們的罪被主耶穌的寶血潔淨了。但得救後,信徒仍然需要過聖潔的生活,才得神的喜悦。你提到的是個別情況,我不能回答你,因為審判是在神的手中,我沒有審判的資格和權力。
林修榮:對的,得勝的信徒得神的喜悅,這是獎賞的問題,不是得救和被提的問題。是否被提要看我們做得夠不夠好是不對的。你相信不相信一旦得救永遠得救,信徒不會失去救恩?這位弟兄以下寫的解釋甚合我心:
Definitive sanctification, refers to the accomplished fact that believers “have been sanctified through the offering of the body of Jesus Christ once for all." (Hebrews 10:10) .. an irreversible event wherein Christ’s single offering has perfected for all time those he came to save. This means that our standing before God can neither be lost nor improved upon. Our obedience, or failure to obey, cannot change the fact that we are God’s children. As defined by John Frame, it is “a once-for-all event, simultaneous with effectual calling and regeneration, that transfers us from the sphere of sin to the sphere of God’s holiness, from the kingdom of Satan to the kingdom of God." Definitive sanctification marks us out (or separates us) as God’s chosen people – His treasured and covenantal possession (Acts 20:32; Rom. 1:7; 1 Cor. 1:2; 6:11). So too, definitive sanctification redeems (or frees) us from the dominion (or slavery) of sin by uniting us to Christ, particularly in His death,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 Sanctification, in this sense, refers to a decisive and radical break from the power of sin.
Experiential sanctif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refers to the work of God in and through man which makes us more and more like Christ in our day to day lives. We are sanctified by the Holy Spirit through the means of grace corporately lived out in the fellowship of the church. The Bible declares that as we behold God’s glory we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he image of Christ from one degree of glory to another. (see 2 Cor 3:18)." According to John Frame, “We can think of [experimental] sanctification as the outworking of the new life given in regeneration." It involves the gradual, incremental and Spiritual work of both putting to death the remains of “indwelling sin" as well as putting on the likeness of Christ. While we work out the salvation given to us, it is God who works in us, both to will and to work for His sovereign good pleasure. (Phil 2:13). We are sanctified in Christ and so our obedience flows out from the cross.
From these definitions, we should be able t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separate, but related, concepts. When we are commanded to be holy the Bible is not referring to our positional holiness (we are eternally and unchangeably “holy" in Christ) but to our experiential day to day holiness. It is to understand that a saint is one who, by God’s grace, will endeavor to be holy, but his experimental holiness, (however much or little he exhibits in his life), does not make him a saint. No, he is a saint because he has been set apart by God, and that is now his eternal standing in Christ. The call to be holy is a call to act like one.
我們像個乞丐,被國王施恩收養成為王子,身份是王子,但行為還是像個乞丐,但逐漸被改造,愈來愈像個王子,但始終不是完全像個王子,有時還會有些乞丐的表現,但這不改變我們王子的身份。
譚弟兄:得救是指得救的一刻。
林修榮:之後會否喪失?
譚弟兄:之後就要看行為,是否過聖潔的生活 — 啟示錄:21:27 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纔得進去。此句的焦點是行為. 啟示錄:21:27 :1.凡不潔淨的,2.並那行可憎與3.虛謊之事的,以上三點都是指向行為,神看的是聖潔的行為,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纔得進去。不潔淨的行為,當然不只三樣,啟示錄:21:27 :1. 凡不潔淨的,2. 並那行可憎與3.虛謊之事的,以上三點都是指向行為,神看的是聖潔的行為,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纔得進去。那城是指天堂的城門,不潔淨的信徒是不能進入天堂。神是聖潔的,天堂也是聖潔的。
林修榮:以弗所書2: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2:9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2:10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8-9 指向我們得救,10節指向我們得救後的好行為,但行為不夠好的基督徒不會失去8-9得到的救恩,只是他沒有獎賞。林前3:13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有長進(竭力追求聖潔)的基督徒,也有不長進不追求聖潔的基督徒,前者得賞賜,後者受虧損,只是僅僅得救,但亦是得救,他也會被提,但他見主時會滿面羞愧,後悔莫及。
帖前4:17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注意這裡沒有qualifier,不是說: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和有聖潔行為)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
譚弟兄: 我補充一句,啟示錄:21:27 :1.凡不潔淨的,2.並那行可憎與3.虛謊之事的,以上三點都是指向行為,神看的是聖潔的行為。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纔得進去。那城是指天堂的城門。不潔淨的信徒 是 不能進入天堂。這句聖經,可能你接受不到。
林修榮:明天平心靜氣再讀一次我們的對話。信主的都已經身份上被潔淨了,雖然我們一生都不能達到完全聖潔的標準,但我們都是在主耶穌裡面,所以信徒都能夠進入天堂,但得到不同的賞賜。